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国际经验和启示(1)
2015-07-08 01:18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国际经验和启示(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2003年1月6日,国务院决定对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革试点;并针
2003年1月6日,国务院决定对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革试点;并针对 两家试点银行目前财务状况,动用450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为其补充资本金、原有3000 多亿元人民币的所有者权益用于冲销不良资产损失,这一举措引起人们对国有商业银行 股改的广泛关注。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谈及中行和建行股改时强调:“这次改革 是背水一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这次改革的决心。目前, 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已进入改制的前期准备阶段,若进展顺利,建设银行的改制方 案将于今年下半年出台。国有独资银行的股份制化是实现市场化转轨、提高金融体系运 作效率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步骤;但在具体方案设计和进程安排上,则应统筹考 虑各方面因素,不宜采取一刀切的简单方法。关于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各国的 实践为我国提供了很好的参照,其成功经验固然值得我们参考,其不尽合理的地方同样 启示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注意规避。 一、法国的国有银行民营化改造 自二战结束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法国一直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国民 经济命脉控制在垄断资本集团手中,金融业则几乎完全在国家的控制之下。其具体体现 就是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业中的垄断地位:1982年巴黎荷兰银行和东方汇理苏伊士银行 实行国有化之后,5大国有化银行集团(另外三家是于1945年国有化的巴黎国民银行、里 昂信贷银行和兴业银行)在法国银行业占据了绝对垄断的地位,掌握了全社会90%的存款 和80%的贷款份额。
国有银行的高度垄断状况使法国银行业的运营出现了许多问题:就内部运作机理看, 国有银行的运作受政府效用函数干扰,未能充分体现效率和利润最大化的市场规则,导 致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亏损严重,缺乏竞争力;就外部环境看,国有商行 占据的绝对垄断地位又使市场竞争压力无法切实形成,从而无法通过外部竞争压力来推 进国有银行的内部效率改进。在此种情况下,整体金融配置效率的下滑就是不可避免的 了。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以里昂信贷银行和法国地产信贷银行为代表的国有银行凭 借其国有地位实施超越了利润边际的扩张性发展策略,导致了严重的经营亏损,其规模 之大使国际金融市场一度对法国银行体系的可靠程度发生怀疑;为缓解过度扩张带来的 问题,国有银行开始进行调整和收缩,这又使国内信贷总额急剧下降,导致整体经济持 续萧条;宏观经济的不景反过来影响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经营业绩,新的亏损由此生成。 在这种国有银行亏损——宏观经济萧条的负面反馈效果形成之后,法国银行业收益状况 持续恶化,到1994年呈现出全行业亏损的严峻局面,在国际银行业的排名也随之不断后 退、信用等级不断下降,美国标准普尔(Stand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