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国际劳务合作:当前境况与调整机遇(4)

2015-08-24 01:38
导读:传统的国际劳务合作模式下的外派劳务业务的发展高潮已经过去,我们不能指望上海及长三角地区能在全国各地都可立即操作的普劳项目上体现出市场竞争

  传统的国际劳务合作模式下的外派劳务业务的发展高潮已经过去,我们不能指望上海及长三角地区能在全国各地都可立即操作的普劳项目上体现出市场竞争优势。但是,几十年积累的经验、国际渠道、业务骨干,还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使我们的经营企业可以保持一定量的国际劳务合作业务。
  作为国际劳务合作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国际市场的开拓能力;二是国内优秀劳动力生源的招募与培训能力;三是国际劳务业务的设计操作与管理能力。今天的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经营公司,上述一、三两个方面的竞争力当然不弱,但普劳生源的招募能力——核心竞争力还在不断下降。随着竞争的激化,随着各地经营公司业务能力的提高,随着《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出台以后各地地方保护主义的进一步抬头,随着国际人才公司实质性进人中国国内,我们经营企业在这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必定不复存在。所以,研究与组织符合上海及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战略的国际人力资源服务项目。制订与建立具有上海及近周边地区产业特色的人才培育机制,通过几年的努力形成具有上海产业特色的国际劳务合作的行业种类,将是我们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经营公司的重点课题之一。
  
  (三)国际人力资源服务外包是我们上海的强项。
  虽然,我国人力资源服务外包比世界许多国家地区起步晚、系统化程度低、相应政策扶持较弱,但是,三十年经济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十年的外资引进与服务,我国主要沿海大城市,特别是上海的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已有了举世瞩目的进步。国际劳务合作产业中的国际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的所占比重必定会日益增长,这是国际产业发展的专业化、系统化、细分化演变发展的必然结果。国际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的主要大类:人才招聘、人才派遣、人事代理、人才租赁、薪酬外包、HR法律咨询、境外人员服务、员工援助、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员工培训服务、HR关联商务咨询、HR专业俱乐部、专业分工段外包服务。这为经营企业提供了大有可为的机会。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四)对外承包工程项目下外派劳务方式应该创新
  在今后的十年中,中国国际劳务合作中对外承包工程项下的劳务占比肯定会居高不下,而对外承包工程企业人力资源配套业务的不善、不精、不专,又是近年各类海外劳务恶性事件频发的主要内因。对此,国内大型海外承包工程专营企业都在研究、探索、实施新型国际劳务合作模式和合作体制。作为具有二十多年对外劳务派遣经验的经营企业,应该对此有所创新与突破,应该在国际劳务合作事业的服务转型与结构调整的课题上,从理论探讨走向实质动作,在国际业务与市场的开拓中,走出我们上海的双赢特色之路。
  
  (五)改革创新是必由之路
  中国国际劳务经营企业的数字庞大,专业品牌不高,产能远远大于市场可服务总量。随着国际需求市场对我国经营企业的服务内容与服务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我国经营企业的分化必定会加快。明年《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的出台、日本研修政策的调整,以及越南、菲律宾、印度、巴西等国的人力资源的技术能力与服务水平的提高等国内外因素,必然将进一步引发我国对外劳务经营企业的变化。与之对应的战略思考是:与其到时候被迫改变,不如主动考虑经营企业的重组、兼并、战略合作和专业细分等各种重大转变。2008年中国对外劳务合作业务完成营业额前二十名的企业营业额之和为49.58亿美元;前十名的企业营业额之和为43.9亿美元。对外劳务合作年度营业额前十名的企业的营业额在行业中的比重达到54.5%;前二十名的企业的营业额比重则达到61.5%。行业集中度连续三年递增接近10%。纵观世界逐步成熟的人力资源服务市场,都有这一特性。根据国家主管部门的统计数字,在全国前十名企业中,我们上海有一家半,在全国前二十名企业中,上海有两家半。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全国1000家有证经营企业的2006至2008年度总营业额,仅占全国业务总量的40%至45%左右。明年《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出台以后,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的审批下放到各省市级别,如果地方宏观控制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则“持证企业”的数字更难预测。到时,企业数、产能、成本、平均营业额等等问题,必将更加尖锐突出,必定会走向部分退出,部分兼并重组的方向。对此,众多经营企业的领导们,有没有更早更具创造意义的决策与动作;我们的地方主管部门能不能对这个题目做出解答与提示呢?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国际人力资源的结构,决定了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事业继续前行仍具有很大的潜力。随着国际经济的逐步复苏,随着国内外经营环境的改善,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依然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风雨更觉彩虹美,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事业还将迎来新的突破与发展,更大的辉煌有待于我们全体从业人员的创造与努力。

上一篇:低碳经济与碳币论研究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