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西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题目研究

2015-10-22 01:15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中西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题目研究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中西部地区经济结构调
中西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题目研究

2001-04-29

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结构是否公道,不仅制约着自身经济的发展,而且影响着全国经济结构的公道性。世纪之交,捉住全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地区上风和市场原则,及时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中西部地区经济结构现状及存在题目分析

我国的中西部地区集中了很多大型产业基地,曾是中心财政收进的主要来源地之一。但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其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全国均匀水平,特别是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这其中有长期累积的历史原因,有区位因素与政策效应等客观原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中西部地区落后、低效、计划色彩浓厚的经济结构,从而导致了中西部地区在市场经济中转换难、适应慢、效益低、竞争能力弱,主要表现为:

(一)生产力布局:计划色彩浓厚,适应性差,缺乏应有的竞争力。

建国以来,为了改变东西部的经济结构,从1953年到1978年,国家实施了以建设内地为主的平衡战略,在中西部投资建设和内迁了很多大中型项目,为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努力。但是,在计划经济时期,特别是“三线”建设时期布局的产业项目,很多都阔别经济发达的城镇,分散在交通不便的崇山峻岭之中。“三线”时期“山、散、洞”的战略思想,使很多企业同当地的经济关联度极低,完全着眼于战略和计划经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东部沿海地区新建了很多机制灵活、产品适销对路的新项目,而中西部地区很多企业由于观念陈旧,历史包袱沉重,机制僵化,产品老化,在市场经济中转换难度大,缺乏应有的竞争力。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二)所有制结构:国有经济比重偏大,非国有经济发展滞后,经济缺乏生机和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非国有经济异军突起,以其特有的生机和活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空间,并在很多地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气力。东部地区牢牢捉住改革开放的机遇,着力调整了所有制结构,逐步形成了以非国有经济为主体的多元化所有制结构,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中西部地区由于观念守旧,改革进程相对缓慢,非国有经济发展滞后,与东部地区形成明显差距。1998年全国各地区经济的所有制结构比较中,以国有经济为主的地区有14个,除北京、辽宁外,全部为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国有经济比重为35%左右,而中西部地区超过50%,高于全国均匀水平。非国有经济比重偏低,市场发展缓慢,经济生活中新的经济增长点比较少;国有经济比重偏大,不仅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大,回旋余地小,而且受传统体制惯性影响大,经济缺乏生机和活力。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之所以难以实现高于全国的快速增长,所有制结构是直接因素之一。

(三)产业结构:产业层次低,经济关联度差,比较效益难以发挥。

根据产业化国家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进步,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依次是第一产业逐步降低,第二产业由进步到降低,第三产业逐步进步,以电子、信息、金融、科技服务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投资少,见效快,是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产业。目前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发达国家为60-70%,中等收进国家为50%左右,我国只有32.8%。在全国较低的产业结构格式中。中西部地区又与东部地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1998年,第一产业占gnp的比重,全国为18%,东部为14.1%,中西部超过20%。第二产业占gnp的比重,全国为49.2%,东部为45.7%,中西部为40.5%,低于全国和东部地区,而且其内部结构也不公道,重产业比重超过全国均匀水平,轻产业发展不足。第三产业占gnp的比重,全国为32.8%,东部为41.2%,中西部大多数省份为30%左右。这说明中西部地区的农业经济特色较为突出,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由于中西部地区的产业中主要采掘业、原材料产业为主,长期以来扮演着东部能源,原材料供给基地的角色,而加工产业基础薄弱,产品附加值低,增值能力弱,致使资源上风难以转化和经济上风。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致使中西部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发展缓慢,区域内的产业化程度偏低。较低的产业化程度难以形成中心城市向周边产业扩散的生产要亲传递网络,与周边地区经济联系比较疏松,辐射能力较差。而东部地区不仅产业结构相对公道,而且产业化程度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这种差异使中西部丧失的大量附加值流向东部地区。
上一篇:京沪深三地企业景气指数比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