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农庄经济”发展情况调查(2)
2015-12-23 01:42
导读:第一,农庄经济是对家庭经营组织的创新,有利于培养富有活力的市场竞争主体。农庄经济以农户或农户联合为基础,既保存了家庭经营组织的基本特征,
第一,农庄经济是对家庭经营组织的创新,有利于培养富有活力的市场竞争主体。农庄经济以农户或农户联合为基础,既保存了家庭经营组织的基本特征,又通过产权制度、经营机制、内部经济关系等方面的创新,较好地将家庭经营式的小生产与社会化的大生产结合起来,形成聚合规模经济。它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和集中,实现了土地的集约经营,不仅从根本上稳定了家庭承包责任制,而且弥补了农户小生产的缺陷,增强了农户经营的实力;农庄经济引进现代企业制度的经营机制和法人治理结构,界定了投资者、经营者和劳动者的利益关系,产权明晰,利益直接,责任分明,从而激发了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农庄经济立足市场,注重质量,着眼发展,竞争意识较强,从而改变了家庭经营在改善生产条件、增加生产投进及产品流通、服务等方面过分依靠政府和集体的状况。
第二,农庄经济是对农业增长方式的创新,有利于实现生产要素的集中和优化配置。农庄经济不是简单的扩大土地经营规模,而是在优化结构、追求质量和效益的条件下的新发展,它们通过运用现代化农业科技、增加资本投进、进步经营者素质、改进生产设备,不断降低生产本钱,最大限度地进步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力,从而促进农业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由于农庄经济具有科技进步的动力机制,是科技密集型农业;农庄经济具有现代企业的融资功能,又是资本密集型农业;农庄经济能吸纳和造就一批懂技术、善治理的新型农民,也是人才密集型农业。
第三,农庄经济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推进产业化经营。农庄经济一开始就以富有活力的生产经营主体,融进到产业化经营组织之中,或成为生产基地、或充当经营龙头,进一步延伸了产业化链条。从荆州市的实践看,农庄经济立足资源上风,面向市场需求,通过土地的连片开发和专业化生产,大规模发展特色种养业,加速了区域主导产业的形成,为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第四,农庄经济的兴起为解决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题目,探索了新的办法和路子。一是拓宽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渠道。农庄经济的兴起本身就是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它的持续发展,可以促进农业整体效益的进步,也为直接参与农庄经济的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进来源。同时,农庄经济的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分工,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
就业岗位。荆州市仅开发利用“四荒”一项,就新增就业岗位一万多个。各类农庄每年雇请的劳力达到18.9万人,年支付人工工资达2380万元。二是有效解决了农村弃田抛荒题目。三是有利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总之,农庄经济的出现,为处在转折期的农业发展增添了新的亮色,带来了新的希看。
三、发展农庄经济的对策建议
农庄经济目前尚处于初期阶段,无论从其发展的自身情况还是外部环境看,都还存在不少题目,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相应措施,大力支持和鼓励它健康发展。
1、加快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积极培育土地流转机制。提倡和答应农民在同等协商、自愿互利的条件下,根据农庄经济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多种形式的有偿转让。荆州市采取转租、“反租倒包”、股份合作和对“四荒地”租赁经营等搞活土地经营的形式,效果很好,值得各地鉴戒。第二,要加强对土地流转的规范治理,防止出现无序现象。目前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农庄承租面积大、时限长、地租低等现象,应引起足够重视,加强引导。要依法建立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标准化合约,严格合同治理,维护双方权益;对“四荒”资源使用权的出租要实行招、投标,增强透明度,防止暗箱操纵,损害集体利益;对耕地使用权的转让要充分尊重农***愿,不能搞强迫命令或强行划转。在转让方式上要保存农民优先承包权。农户以土地进股的股份不能买卖、转让或用作抵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