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村劳动力转移题目研究论
2016-01-13 01:06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山东:农村劳动力转移题目研究论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点改革开放以前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点
改革开放以前,山东农村劳动力转移受制于人民公社体制和城乡隔离体制因素的约束。转移波动较大,但总量小,转移渠道较窄。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以较大规模、较快速度进行,并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点。这个时期大致上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1979年―1988年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率的进步。农业剩余劳动力在量涌现出来,开始向非农产业、城市转移。
这一时期,我省农村劳动力由1978年的2555.3万人增加到1988年的3227.05万人,年均增加67万人,年均增长2.4%。其中,非农产业劳动力由245.5万人增加到1988年的830.1万人,年均增加58.5万人,年均增长30.4%。非农产业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由1978年9.61%上升到1988年的25.72%。这是继1985年的“大跃进”以后的又一次农业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非农产业转移。所不同的是,这次转移是在农业劳动生产率进步和剩余农产品供给增长基础上的转移,是农村乡镇企业大发展,对农业剩余劳动力形成巨大拉力的作用下发生的。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以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我省农村劳动力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