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调查(2)
2016-02-17 01:15
导读:二、郊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随着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建立,农民在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础上,逐
二、郊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随着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建立,农民在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础上,逐步熟悉到一家一户参与市场竞争的劣势所在,通过能人带路、邻里互助、亲友联合等方式,解决一家一户无法自行解决的市场困难,形成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雏形。郊区各级政府及时肯定了农民的创造,并在组织形式、
规章制度等方面不断使其规范化、正规化。经过几年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简到繁的渐迸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截止到2000年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1800多个,其中2000年新发展360多个,占总数的近20%;固定资产总值达15亿元以上,共实现盈余5.7亿多元,带动农户22万多户,户均增收3250元。
10个远郊区县中,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最多的是通州区,有330多个;怀柔的专业合作组织均匀单体经济规模比较大,均匀固定资产近250万元;顺义的专业合作组织起步最早,辐射面和带动能力都比较强;密云的专业合作组织效益比较好,均匀每个合作组织实现盈余130多万元;怀柔和大兴的专业合作组织对农户的带动能力比较强,怀柔县均匀每个组织带动240户左右,大兴县均匀每个组织带动180多户;通州区和昌平区的专业合作组织对农户增收的作用比较明显,通过合作组织带动,户均增收分别达到4600元和4200元。
目前,郊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要表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合作领域拓宽。郊区农民的专业合作最初是从蔬菜、瓜果的生产环节开始的,以顺义区沿河瓜菜产销合作社为代表,直接推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育和发展。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增强和农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农民的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已从蔬菜、瓜果等种植业范围扩展到养殖、旅游以及农机、水电、科技服务等各业。其中,农机、水电、科技服务类的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近50个,旅游开发的专业合作组织也在怀柔、门头沟、平谷等区县出现。合作的深度也从单纯的生产环节扩展到产、加、销全过程,涉及到加工、销售领域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占19.4%。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二是利益联结紧密。郊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利益联结比较紧密的出资型合作组织占60%以上。农户以土地、资金、劳力和技术等参股,形成以产权为纽带的新型经济共同体,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如顺义区张镇生猪生产合作社将194万元资产全部设置为股金,210户社员全都出资进股。大兴县庞各庄镇乐平瓜菜产销联合体,在内部明晰产权、规范运营的基础上,不但核心层成员要进股,部分外围的骨干成员也要进股。
三是创办形式多样。郊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组建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农民自办,如房山区长阳奶牛合作社,由30余户养殖大户为解决鲜奶销售和奶牛养殖技术等题目而自愿组成,目前已有268个养牛专业户参加了该合作社。有的是企业与农民合办,如顺义区张镇生猪生产合作社是由张镇生猪屠宰厂和养猪专业户共同出资联合创办,发展规模猪场76个,带动养猪户1400多户。有的是农业服务组织领办,如门头沟区奶牛协会,由区畜牧局下属的奶牛服务组,为解决鲜奶销售题目而牵头组建,已发展会员100多个,2000年1-9月份替奶农销鲜奶44万多公斤,奶农增收18.3万元。还有的是社区合作经济组织与农***办、企事业单位与农***办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形式固然多种多样,但基本都以农民为主体,保持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性质。
四是合作地域范围广。随着事业的发展、成员的增多,郊区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市场为基础,以产品为依托,实行跨区域发展。如大发正至公司发展了很多跨乡镇、跨区县的肉鸡生产协会,其中顺义区张镇肉鸡协会不但有其它六、七个乡镇的农民,而且还有平谷县的农民。延庆县的小丰营蔬菜销售协会,在帮助本县农民销菜的同时,还帮助外区县农民销售蔬菜,带动了区域蔬菜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