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调查(3)
2016-02-17 01:15
导读:三、郊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题目。 尽管郊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速度很快、势头很好,但是受客观环境和主观因素的限制,
三、郊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题目。
尽管郊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速度很快、势头很好,但是受客观环境和主观因素的限制,其发展还很不规范,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题目:
1、合作水平低,带动能力弱
一是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相对于郊区300多万农民来说,数目还是太少。二是多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尚处于合作的低级阶段,重盈利轻服务,重分配轻积累,有的甚至与农民还只是买断关系,社员之间的合作关系有待进一步巩固和进步。三是合作组织市场占有率低,对市场影响度相当有限,直接影响了合作组织带动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运作、治理尚不规范
一部分合作组织在经营治理、制度建设等方面还不完善,内部既无章程,又没有治理机构和治理制度,活动较疏松,组织能力较弱,经营也很不规范,基本停留在自发运行阶段。这种状况不但会影响合作组织的凝聚力和带动力,还可能留下发展隐患,制约自身健康发展。
3.对农民利益保护不够
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没有从维护合作组织成员的共同利益出发,开展紧密的互助合作与联合,与社员只是简单的买断关系;相当一批合作经济组织仅仅停留在生产环节或技术方面的简单合作,并没有解决把农民组织起来进进市场的题目;还有些合作经济组织只留意保护核心层的利益,而忽视外围成员的利益。
4.加工和销售型合作组织发育不够充分
发展销售和加工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只有发展加工和销售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才能进步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才能解决农民进进市场难的题目。而目前郊区此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只有300多个,所占比重不足20%,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四、促进郊区农民专业台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的对策
通过调查,我们以为应遵循合作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大力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努力进步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快郊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当前,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坚持发展原则,加强引导和规范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自己的组织,必须确保农民在合作组织中的主导地位,必须坚持为农民服务。因此,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至少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①必须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坚持农民自愿组建、自愿参加。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制定规范的章程。章程要由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并坚持照章办事,用章程决定合作组织的发展方向,规范合作组织的运作程序。③重大事项要由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决定,坚持***办社。④合作组织内部应当形成紧密的利益关系。特别应提倡和鼓励发展出资参股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⑤要坚持对内讲服务、对外讲盈利的办社宗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为进社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服务,同时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在竞争中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进步农产品的附加值。③合作经济组织的盈余和积累应回全体成员所有,对年度可分配盈余,在留有必要的积累后,应按交易量数额比例返还给农民。
2.树立典型,确保发展方向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同于传统的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它是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突破社区界限,由农民自愿组建的互助性合作组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政府应当采取引导和扶持的方法,但尽不能搞行政干预、行政捏合,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以典型示范推动其发展。要推出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它们的做法和经验,带动更多的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3.借助外力,加速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体是农民,受自身素质的局限,只有借助龙头企业等外力的推动,才可能更快地发展壮大。因此,大力发展以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龙头企业,尤其是有一定规模的大型龙头企业,对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借助这些市场开拓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水平高、对农产品吞吐量大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就可以解决生产、销售等环节的一系列困难,农产品就有了比较稳定的销售市场,就能带动农产品专业生产基地发展,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促进农民增收。大兴县顺兴葡萄酒有限公司是葡萄产业的一个龙头企业,1999年带动农户2000多户,发展葡萄基地万亩以上,葡萄酒年产量达8000多吨,实现产值12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