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陷阱与中国贸易战略选择
2017-09-18 01:58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比较优势陷阱与中国贸易战略选择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毕业
摘 要:家实行比较优势
毕业
摘 要:家实行比较优势战略发展国际贸易,不仅没有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反而陷入了比较优势陷阱。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比较优势战略忽略了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等动态贸易利益。由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的比较优势战略呈现出不适性,这使得我国的贸易发展战略必须进行调整,由比较优势战略转变为竞争优势战略。
关键词: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陷阱 竞争优势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对外贸易起到重要的作用,并成为推动1国经济进入世界经济循环,拉动本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动力之1。在如何开展对外贸易上,发展中国家大都是按照传统的比较优势,强调劳动力和资源上的优势,推行比较优势战略。从第2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贸易发展来看,尽管发展中国家获得了1定的利益,但是与经济发达国家经济差距并未缩小,反而有进1步扩大的趋势。发展中国家出现了贸易条件恶化,贫困化增长的局面,陷入了比较优势陷阶。比较优势陷阶的出现使发展中国家必须反思自己的贸易战略,正确认识和利用本国的比较优势,并确立新的贸易战略。
1、比较优势陷阱的形成
在国际贸易领域中,比较优势理论是解释国际贸易存在和贸易利益的主导理论,从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到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再到俄林的要素禀赋论,比较优势理论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1)关于比较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认为分工能提高效率,有分工必须有交换,国际分工使国际交换成为必需。而国与国之间进行分工的依据是各国在产品成本上的绝对差异。李嘉图继承了亚当·斯密关于分工可以提高生产率的命题,同时提出了比较成本才是国际分工的依据。比较成本理论的基本思想在于不同国家生产不同产品存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或成本的差异,各国分工生产各自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即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或者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可获得利益。俄林的要素禀赋论认为各国要素禀赋差异导致了要素价格不同,而且各国的要素使用比例也不同,所以各国的商品价格不同,由此国际贸易产生。各国应分工生产密集使用本国丰富要素的商品,通过国际贸易,各国能获得最大福利。也就是说资本丰富的国家应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应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较为有利。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在于各国应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加入国际分工,从而形成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结构:即资本和技术密集的发达国家应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而发展中国家可以出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产品,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的产品,这样各国都可以在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从而提高国家福利。从理论的逻辑推理上讲,比较优势理论是比较完美的。但在现实的国际贸易中却出现了所谓“里昂惕夫”之迷此类的比较优势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更严重的是以比较优势理论作指导,执行比较优势战略的发展中国家出现了贸易条件恶化和贫困化增长的现象,出现了比较利益陷阱。
(2)比较优势陷阱的形成
所谓“比较优势陷阱”是指1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完全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在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中,虽然能获得利益,但贸易结构不稳定,总是处于不利地位,从而落人“比较利益陷阱”。
比较优势陷阱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1种是初级产品比较优势陷阱。它是指执行比较优势战略时,发展中国家完全按照机会成本的大小来确定本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运用劳动力资源和资源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从而只能获得相对较低的附加值。并且比较优势战略的实施还会强化这种国际分工形式,使发展中国家长期陷入低附加值环节。由于初级产品的需求弹性小,加上初级产品的国际价格下滑,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甚至是贫困化增长现象的出现就不可避免了。
第2种类型是制成品比较优势陷阱。由于初级产品出口的形势恶化,发展中国家开始以制成品来替代初级产品的出口,利用技术进步来促进产业升级。但由于自身基础薄弱,主要通过大量引进、模仿先进技术或接受技术外溢和改进型技术等作为手段来改善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并有可能进入高附加值环节。但是这种改良型的比较优势战略由于过度的依赖技术引进,使自主创新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无法发挥后发优势,只能依赖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比较优势陷阱之所以形成,首先是因为比较优势理论所讲的比较优势产品是本国产品间的比较,而在1国国内具有优势的产品并不1定在国际竞争中具有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才是产品通过市场检验的资格。所谓竞争优势是指在向顾客提供有价值的商品或劳务时所创造的独特的并持久的属性,这种属性可能来自于产品或劳务的本身固有的属性或产地,也可能来自于生产等。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应是具有垄断性的产品。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资本、劳动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可以在国际间流动,再加上技术的进步和对人力资本投资增加,推动了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新材料对资源的替代以及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对数量不足的弥补,使得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所具有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已不再具有垄断优势,所以根据本国拥有的比较优势来参与国际分工,虽然可以获得1定的贸易利益,但却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其次是由于不同的要素会带来不同的利益。各国的经验表明,制成品的出口比初级产品出口带来较大的利益,而制成品中,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1般要比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带来更多的利益。这就是刘易斯所说的:“如果增长的引擎是较发达的国家的产品和欠发达的国家的初级产品的出口,那么较发达国家的引擎就比欠发达国家的引擎转动的略微快1些。”第3,现实中的国际贸易市场结构使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出现。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国际贸易发生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条件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商品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国际间商品价格的差异反映了1国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可以直接形成竞争优势并成为引发对外贸易的经济变量。而在现实中的国际贸易市场结构是不完全竞争的,商品价格大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不能如实地反映1国的比较优势,从而引起贸易福利的不均衡分配。规模经济、技术进步成为引发国际贸易的新经济变量,这使得仍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指导开展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家陷入了比较优势的陷阱。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国际贸易发展的现实表明:比较优势战略不能改变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面貌,也无法改变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中不公平现象。比较优势战略由于过分地强调静态的贸易利益,而忽略了贸易的动态利益,即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的演进、技术的进步以及制度的创新的推动作用。长期执行单纯的比较优势战略会造成1国的产业结构不能得到升级,而且具有固化原有产业分工的作用,使发展中国家处在国际分工的不利地位。由于侧重于发挥资源和劳动力的优势,还会引起对与强化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关系不大的先进技术特别是劳动替代技术或资源替代技术的不重视甚至是排斥,这会使发展中国家享受不到高新技术进步带来的利益。长期执行比较优势战略还会使国内的要素所有者收入发生分化,产生出1批既得利益者。在现有贸易制度下的既得利益者会采用各种方法阻止对制度的创新,而另外的人又因为经济和的力低,无力改变现有制度,使发展中国家无法突破贫困制度陷阱。所以发展中国家必须要调整自己的贸易发展战略,突破比较优势战略的束缚,实行竞争优势战略。所谓竞争优势战略就是指以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产业结构升级为特征,全面提高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分享国际贸易利益的1种强调贸易动态利益的贸易发展战略。它强调贸易利益的动态性和长期性,为了获得稳定的、长期的贸易利益,甚至可以牺牲1些中短期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战略注重产业内部的交换关系和产业的生产率以及产业替代的因果关系,能适应当前国际贸易中产业内贸易不断上升的趋势,它所关心的是如何将1国的潜在优势转变成现实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战略是发展中国家改变在国际贸易中不利地位,充分发挥对外贸易作用的1个必然选择。
$False$
2、的比较优势战略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中国作为中的大国,在开展对外贸易中也主要采取比较优势的贸易发展战略。在这1战略指导下,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随着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比较优势战略呈现出不适性。
(1)传统比较优势正在减弱
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已经摆脱了低收入国家常有的特征,由以初级产品为主导产品的出口商品结构完成了向制成品为主的转变。从1985年开始,初级产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逐年下降,而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在逐年上升,并且在工业制成品中,机电产品已经取代了纺织品成为出口的主要产品(见表1)。
尽管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已经得到了改善,但是作为中国比较优势产品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增长速度和效益都在下降,传统的比较优势正在减弱。根据巴拉萨(Balassa)显性比较指数(RCA)可以看出:以纺织品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在下降,而机电产品特别是高产品的比较优势在上升(见表2)。
劳动密集型产品难以为继,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国内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工资增长较快致使单位产品工资成本上升;亚洲危机后,东南亚国家货币大幅贬值,人民币汇率保持尖挺,使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优势消失;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呈现下滑趋势,再加上这类产品的价格弹性比较低,发展中国家多采用降低价格来扩大销售更加大了价格下滑幅度。另外,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这将使低劳动成本依赖型的产业发展受阻。尽管我国地区差异较大,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有较大空间发展,但是如继续依赖劳动力价格低的优势来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势必会滑入比较优势陷阱。
(2)大国经济效应限制了比较优势的发挥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中国的对外贸易经过20多年的持续发展,到2000年进出口总额已达4 723亿美元,其中出口2 492亿美元,分别比1995年增长了69%和67%,脐身世界贸易大国的第9位。中国对外贸易具有大国规模以后,出口扩张难度增加。由于对外贸易基数很大,如果保持现有速度将意味着每年新增1个中等贸易国的贸易额,显然这是不易达到的。贸易规模的扩大,与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摩擦不断出现。我国出口产品屡遭反倾销调查就是典型事例。另外中国进口能力也迅速扩大,由于进口量庞大,经常引起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价格上扬,使得我国进口价格上涨。同时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下降,使得我国贸易条件恶化(见表3)。
(3)引进外资的方向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有偏差
由于实行比较优势战略,各地都比较重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表现在利用外资方面就是大量的外资投入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资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占用我国配额,压缩了国内企业的出口。另外,外资企业还与我国国内企业争夺国内市场。这与我国想利用外资提升产业结构的本意有偏差。
从表4中可以看出,我国引进的外资多集中在第2产业,比例已近60%,而在我国发展相对落后的农业和采掘业等第1产业比例却非常低,只1.76%。这与我国第1产业利润率较低、投资回收期长相联系的。我国的第3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只有35%左右。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还低于1些发展中国家,第3产业亟待发展,而外资进入的比例却不高。进入第2产业的外资也多是投入了劳动密集型行业,这从外资企业出口的大宗商品排序表中可看出,外资企业的主要出口商品种类与我国的大宗出口商品种类相吻合,并没有体现出技术和资本上的优势。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在于我国采用比较优势战略,强调利用劳动力优势,这使得引资过程中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如何将现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扩大上,忽视了外资企业在技术和资本上对我国产业结构的提升。这样,虽然外资企业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地位在不断提高,可实际上只是将原先由国内企业完成的事情,现在由外资企业去做了,出口商品结构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提高(见表5)。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1个结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必须要进行调整,比较优势战略已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应将比较优势战略转向竞争优势战略。
大学排名 3、我国竞争优势战略的实行
如今国际贸易的目的已不是互通有无、调剂余缺,而在于占领市场,分享国际间有限的、分配极不均匀的技术、人力资源从事技术创新的成果。要想获得国际贸易中的利益就必须要将本国的产品的比较优势转化成竞争优势。比较优势更多地强调各国优势的潜在可能性,而竞争优势则更多地强调各国优势的现实态势。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不1定具有竞争优势,按比较优势所确定的贸易形式也并不1定会转变成现实的贸易形式,只有在比较优势产品转化成竞争优势产品之后,这种转变才能完成。
(1)继续发挥比较优势的作用
实行竞争优势战略,不能全面地否定比较优势的发挥。相反,实行竞争优势战略特别要注意发挥比较优势的作用。实际上,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1定具有比较优势,良好的要素禀赋条件是形成竞争优势的基础。但我国的低层次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在世界市场已经处于饱和状态,要继续扩大这类产业规模,势必造成出口的“贫困化增长”。所以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必须要重新进行市场定位,以世界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于新型化、多层次化、精细化产品开发,提高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质量和技术层次,使出口商品从初加工到精加工转变,提高其附加值。我国具有劳动力资源优势并不1定意味着要使用大量劳动力来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技术的进步,利用劳动力的优势也可以生产资本密集型甚至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关键在于产品中的技术含量。目前通过加工贸易方式来实现劳动力价格优势与外来资本、技术结合是继续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1条有效途径。加工贸易不仅可以实现静态的比较利益,而且还可实现动态比较利益。科技的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推动了高技术产品加工贸易的兴起,使加工贸易出现了跨越式发展。跨国公司推行全球化战略,需要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来寻找低生产成本的区位,这为我国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发挥“后发优势”,在全球高技术产业中争得1席之地提供了机遇。通过加工贸易与跨国公司合作,成为其生产链中的1环。这样既能发挥垂直分工中劳动力价格低的优势,又得到水平分工中跨国公司技术外溢、管理经验等好处,尽量减少的成本,提高学习效率,为我国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和升级积累必要的人力和技术,同时又能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加出口,避免陷入比较优势陷阱。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2)技术创新是保持竞争优势的基础
能将比较优势转化成竞争优势并保持住,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发展中国家容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饼的原因,要么是因为忽略了技术变量,要么是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不当。目前,中国的初级制成品出口下降,1个重要原因在于产品科技含量低,完全依靠劳动力价格优势。而我国的工业制成品,虽然出口增速较快,但产品的技术含量并不高。而且我国工业制成品的技术多是引进或模仿得来,自主创新较少,造成我国工业制成品,特别是高技术产品对跨国公司的技术依赖。这是我国对外贸易规模扩大和结构升级的障碍。所以必须要进行技术创新。进行技术创新应充分发挥供求、价格、竞争机制的动力作用,同时国家应重视对技术创新的引导,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增加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我国当前的技术创新投入和人力资本的现状还不能支撑我国的后发优势的发挥,所以进1步地增加技术创新投入,落实科技兴贸战略,加快人力资本积累,强化本国技术创新动力,将是形成我国产品竞争优势的当务之急。
(3)调整产业结构,确立新的主导产业
产业结构是形成产品竞争优势的基础,我国的产品缺乏竞争力的1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的产业结构滞后,升级速度缓慢。我国的产业结构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层次低,缺乏竞争力。虽然经过了20多年的改革和开放,我国的产业结构中出现了1部分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但是依然没有改变我国的产业结构总体格局,表现在对外出口的产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占主体,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比例很低。要提高我国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确立新的主导产业。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不断加剧,各国的竞争焦点逐渐转向了高的竞争,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比例在不断上升。高技术具有在传统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内部使用范围广、渗透性强的特点。高技术不仅能靠自身市场开发的能力为经济增长作出贡献,而且能于传统产业的改造,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我们必须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高技术产业,加强“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为此,要将高技术产业确立为主导产业。通过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形成高技术产业群,培养1批高技术出口重点,通过培育资本市场以及综合运用财政、税收、政府采购等政策扶持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4)重视政府在形成竞争优势中的作用
政府在推行竞争优势战略中的地位是10分重要的。它的作用表现在:首先是推进体制创新。我们应尽快建立起市场化、化的外经贸管理体制,本着公开、公平、竞争、效益的原则不断改进进出口管理体制,实现企业外经贸自营进出口权依法登记制;建立公平规范、统1合理的进口税收体制,依靠动态关税调节进口数量和结构。其次是引导作用。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产业结构调整都涉及到了引进国外先进产业和先进技术的。政府应通过产业政策制定1定的产业进入范围和技术门槛,引导外来资金、技术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再次就是扶持和保护作用。根据国外的经验,在形成竞争优势产业的过程中,政府的扶持和保护是必要的。即对1些关键性的高技术产业和幼稚产业采取1系列的扶持政策,包括、税收、投入等方面,并且在1定时期内保护国内市场。但这种扶持和保护不同于1般的进口替代政策,它的最终目的在于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
表1 出口商品构成表
1981 1985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出口总额(亿美元)
181.19 273.50 620.91 1487.80 1510.48 1827.92 1838.09 1949.31 2492.00
初级产品比重(%)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