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出口减少直接影响到我国出口企业的生产。很多出口企业接不到订单,开工不足,不得不压缩生产规模,即便有些企业仍有产品出口,但是人民币升值却使以美元计价的产品的销售额大幅缩水。中小企业停产、倒闭现象增多,一些大企业也出现了亏损。受影响最大的当属珠三角地区的企业。例如,全球最大玩具企业之一“合俊集团”旗下位于东莞的两家工厂宣布倒闭, 6500名员工失业。这是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实体企业倒闭规模最大的案例。
然而深入研究后,就会发现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有一个特征: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影响较大,高新技术型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从出口统计数据来看,劳动密集型产品与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增长速度低于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例如中国服装、玩具、房产、家具、电子等产品的出口企业受到影响较为严重。这主要是因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没有营销体系、没有研发能力,完全靠订单“吃饭”、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获取“规模加工费”,当国际市场环境恶化,人力成本上升时,这些企业的生产已没有价格优势可言,他们的产品生命周期早已进入衰退期。
相比较而言,拥有研发能力和自主品牌的高薪技术企业,还拥有技术优势,其产品还处于成长期,抗风浪能力则相对较强。
(二)金融危机对投资的影响。
由于金融危机影响了我国的出口,打击了出口企业生产的积极性,企业产品积压、销售价格下降,致使企业的盈利减少甚至亏损、倒闭,企业已无能力扩大规模,增加投资;而那些产品市场集中在国内的企业,面对出口企业产品转内销的压力和未来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也不敢轻易扩大投资规模。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2008年1-11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27614亿元,虽然同比增长26·8%,但却比1-10月增速回落了0·4个百分点。
相比于国内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减少的程度更大一些。西方金融机构为求自保,纷纷甩卖海外资产,回抽资金。比如,在房地产市场上,摩根士丹利、花期银行、雷曼兄弟、美林证券等多家跨国金融机构纷纷抛售在中国购买的物业,规模高达上百亿美元。从统计数字上来看,从2008年10月份开始,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出现了明显下降, 1—9月份我们实际利用外资增长率为39·9%, 10月份就下降到35·06%,下降了4·84个百分点。
投资增速减缓也不完全是不利的。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成功地依靠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引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确实极大地促进了工业化进程,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同时投资增长过快也产生了一些弊端:投资增长过快与消费相对不足的矛盾突出;经济增长是以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为代价;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失衡等等。
中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投资增长受到很大的制约,自身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但是,以往在GDP持续高增长面前,我国在解决这些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时,并不强烈和迫切,而金融危机的到来迫使我们不得不加快推进改革的进程。
(三)金融危机对消费的影响。
金融危机使我国一些新兴的消费热点比如:住房、汽车、装饰装潢、通讯等,出现不同程度的降温。主要原因:
一方面一部分居民的实际购买力降低。我国许多外向型中小企业倒闭增多,失业者随之增多,一些大型企业虽未倒闭但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亏损,因此纷纷裁员、减薪,这必然使居民的收入减少。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消费随着收入的减少而减少,尤其是需求弹性较大的奢侈品消费会因为收入的减少而锐减。实践证明亦如此。另一方面对那些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人们和农民而言,金融危机对其收入影响不大,影响他们的是目前国际国内不稳定的经济形式,由于对未来经济发展失去了信心,更多的人选择了持币观望。
消费不足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需克服的难点问题。即便是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实际增长率一直远远低于投资的增长率。2008年前三季度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9·9%,而消费仅为35·7%。“重投资、重出口、轻消费”的发展模式存在很大隐患,投资如果超越或脱离消费需求,会导致投资规模膨胀,进而导致产能过剩、库存增加、价格下降,增大金融风险和经济运行风险,就很容易出现经济波动、增长缓慢的局面。因此,摆脱消费增长乏力困局,不仅是化解金融危机的途径,更是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