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新儒家、新道家与新经济

2013-05-24 01:22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新儒家、新道家与新经济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新经济本质上是新道家、新儒家价值观在“和平崛起&rdqu

新经济本质上是新道家、新儒家价值观在“和平崛起”背景下的一种历史实践。

    大国“和平崛起”的本质是什么呢?不能简单地说,就是使中国变为强国。强国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和平崛起的实现,最终系于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吸引力,即对东方理念的普通价值认同,具体说,是以儒道理念为基础的大国文化吸引力。未来世界只可能认同成熟的意识形态,新道家和新儒家都具备这种成熟度。

    信息化只有与这种文化价值内核结合,才能把握“‘和平崛起’牌”的真正脉络。我们发现,儒道文化与信息化,确实在价值体系上具有隔代遗传特征。按照黑格尔与托夫勒“正反合”三段论公式,自然经济是肯定命题,工业经济是否定命题,信息经济则必然是否定之否定命题,即对自然经济的再肯定命题。因此,自然经济中形成的儒道文化,与信息经济中形成的后现代文化,具有相互肯定的特征,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奇怪的只是为什么我们没有把这种联系发现出来。

    背景如果把第三次浪潮的概念,与第一次浪潮的概念,按“正反合”公式对应起来:“和平”,对应的是儒家的“仁”,“可持续发展”,对应的是道家的“天人合一”。所以我们一再强调,中国和平崛起,不会与别人打起来,就是因为深层的理念不同。这种理念,具有相当的前卫性。

    第一次浪潮中的儒家、道家价值基因,与第三次浪潮中后现代的价值基因,它们(以否定之否定的方式,或再肯定的方式)的结合是有条件的。一般来说,这种结合不是第二次浪潮中的事情,一定是工业化达到顶点、走下坡路后才会发生的。

    系统论关于系统与环境关系的理论,可以揭示一个时代价值演变的条件:在远离平衡的开环条件下,系统负熵增加,有序度提高;而在平衡的闭环条件下,系统熵增,有序度下降。第二次浪潮是前一种情况,第一次浪潮和第三次浪潮,属于后一种情况。

    1、第三次浪潮的负熵形势分析

    在第三次浪潮中,就人与人的关系而言,全球化使地球变小,变成一个日益“开放”的闭环条件系统。在这种“社会负熵”达到增长极限的条件下,中国非要出头,就会打起来。为此,需要调头取“和平共处”的价值观,以适应这个星球过分窄小的现实。

    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中国发展遇到自然资源这种负熵的限制,要在物质、能源这种负熵资源上与别国竞争,势必像德国、日本崛起那样打起来。为此,需要用信息化的方式,以信息资源和知识要素,逐步替代易引发战争的物质、能源型负熵。

    2、第一次浪潮的负熵形势分析

    对比之下,这与第一次浪潮期的东方社会,特别是中国,系统和环境之间负熵流的形势十分类似。儒家价值主要对应人与人的关系,道家价值主要对应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分别分析:

    从人与人的关系看,战国时的“托夫勒”、未来学家孔子,比照周朝的“商业模型”,“预见”到了几百年后秦统一中国后文化的价值取向,应是“仁”。显然,以大陆邻接太平洋、西伯利亚、青藏高原的地势,以当时生产力条件,统一后必是一闭环系统,因此,人与人关系上的价值取向,必然与地中海开环系统不同,应是人与人的和谐型。仁义礼智信,就是当时“和平共处”的原则。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自然经济的核心负熵资源是土地,然而以可耕地为代表的自然负熵,是有限的。

    没有蒸汽机、石油开发等新生产方式的冲击,人与自然的关系,显然很快也处在闭环条件之下,这是道家(包括后来佛家)价值观占上风的负熵条件基础。王朝每一次崩溃,无一例外,全是负熵不足的结果。即社会系统中人多,占用负熵(主要是粮食)的子系统过多,而自然环境中的地少,可提供的负熵(粮食),达不到系统 “负载平衡”(借用IT运营管理术语说)要求,结果用大饥荒、大起义,使系统大崩溃,降低有序化程度(即推翻旧朝,强制“精简机构”),重建系统。道家的价值取向,客观上,就是要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向着闭环条件要求的低负熵输入水平调整。这与今天生态保护主义者在增长的负熵资源极限条件下,要求保护生态,维持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道理。3、区别

    当然,第三次浪潮不是第一次浪潮的简单重复和肯定,而是螺旋式上升和否定之否定。这种否定之否定,对第一次浪潮,既有肯定的一面,又有否定的一面。否定的一面,主要表现在,第三次浪潮,要肯定和继承第二次浪潮中,工业化带来的社会大生产的生产力,它比自然经济中的农业生产力更先进;要肯定和继承第二次浪潮中,工业化带来的社会化组织方式。至于肯定的方面,我们下面再详谈。显然,信息经济在螺旋式上升、否定之否定的意义上,会有很多与自然经济表面相似的特征,如古代的农民和今天的知本家都会“在家办公”,都会复归大自然等等,但信息经济绝不是开历史倒车,而是在互联网更高的生产力水平上,在数字神经系统的更高组织水平上,促进社会进步。

新儒家、新道家的信息化内核与文化吸引力我们在上述大背景下,借助隔代遗传规律,分析一下信息化的现代化内核,可以从儒家和道家中,吸取一些可以经得起不同意识形态考验、经得起大国和平崛起考验、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养分。

    信息化工作者往往在“应用、务实”的氛围中,不自觉地陷入局部处处主动,全局处处被动的尴尬处境。究其深层原因,在于缺乏对历史主干的富于远见的现实把握。把信息化核心理念,同古今中外人类主流价值判断融为一体,而不是割断联系,是一方有针对性的解药。我认为最值得重视的,是以开放的心态,批判吸收东方传统理念与后现代理念这两股人类精华思想,建设性地认识信息化的内核价值。后现代理念总的取向,是对工业化的价值内核进行批判。但后现代理论鱼龙混杂,也不能一概而论。主要分两种,一种是批判的后现代理论,只批判,不建设;一种是“建设性的后现代”理论,主要致力于第三次浪潮价值内核的建设性工作。前一种,对于认识工业社会的局限性有益,对于做事无益;后一种,则是一种主流化的前卫价值观。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对工业化不是简单否定,而是致力于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结合;对信息化,也不是进行理想化,而是重在可行性的建设上。

上一篇:世界银行评述东亚未来发展模式 下一篇:网络型寡占市场结构与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