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洛克菲勒基金会与中国(2)

2013-06-12 01:03
导读:(4)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社会学(在我国包括 人类学 ): 最早在燕京大学法学院设立社会学专业,不仅为平民教育运动培养了人才,而且产生了最初的

(4)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社会学(在我国包括人类学):

最早在燕京大学法学院设立社会学专业,不仅为平民教育运动培养了人才,而且产生了最初的社会学家。后来又通过资助西方著名人类学家如布朗(Redcliff Brown)、帕克(Robert Park)、马林诺夫斯基(Malinovski)等来华讲学,以及帮助中国社会学者及研究生赴英美学习并与他们建立联系,把西方人类学引进中国。例如吴文藻最初在美国会见马林诺夫斯基是由洛氏基金会安排的。随后吴在伦敦在马氏指导下作研究二年,于1938年回国后应聘于云南大学开办社会学系,该学系由中英庚款出资,而野地考察站则由洛氏基金会资助,费孝通在云南的考察工作也得到过基金会资助。1943年由美国国务院出面,部分由洛氏基金会出资邀请访美的中国教授中有费孝通,他在美完成并出版了影响重大的名著《乡土中国》(Earthbound China)。——经济学: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1931年开始对成立于1927年的南大经济研究所的资助,第一笔捐款75,000美元,抗战时期迁至内地继续资助,到1946年为止已超过20万美元,占洛氏基金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领域内对一个单位拨款的最大宗。〔7〕基金会专款资助的研究项目都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如在抗战时期的项目有中日战争的社会经济史、战时中国的通货膨胀、中国农业经济问题、战后中国的国际经济政策构想等。1943至1944年间,鉴于在内地的一批中国最优秀的知识分子生活和工作条件极端艰苦而工作不懈,基金会接受费正清(John K.Fairbank,当时在美国使馆文化处工作)和清华大学美国教授温德(Robert Winter)的建议,以一批有成就的著名学者教授为援助对象,通过特殊援助款项60,000美元,与中方共同商定名单,提供美国几家大学从中选择邀请讲学。为避免误解和照顾中国知识分子的自尊心,要求邀请单位不提基金会的名。与此同时,美国国务院文化关系司出面邀请几位教授讲学一年,实际也由基金会出钱。在此两项下应邀赴美的有:罗常培、冯友兰、梁思成、费孝通等十几位教授。自洛氏基金会成立之后,对于美国教会在华创办的几所主要的大学和中学都一直给予资助,特别是在日寇侵华之后,基金会每年都通过中华基督教教育“联合会”给予九所教会大学以“紧急援助”款,自1938至1945年总数425,000 美元。1946年又为这些学校迁校、复校拨款500,000美元。其他还有对中国的英语教学和语言学研究、全国图书馆建设和图书馆学的创建、图书管理人员的培养和图书资料的捐赠以及个人研究项目等都有过关键性的帮助。例如个人项目中比较著名的有: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翻译工作和赵元任在耶鲁大学的研究和教学等。

  二、建立和发展美国的中国学

  (1)参与发起西方的“汉学”始于欧洲,已有几个世纪的历史。美国开始得较晚,而且最初也是从欧洲传去。学术界开始对中国发生兴趣,意识到研究中国的重要性大约始于20年代末。洛氏基金会从一开始就参与其事,并积极支持推动。1928年12月1日,美国“首届促进中国学〔8〕会议”在纽约哈佛俱乐部举行,发起者是“美国学术团体理事会(ACLS)”,资助者是洛氏基金会。出席会议的有ACLS 的负责人、美国东方学会会长著名汉学家恒慕义(Arthur Hummel,Sr.当时任国会图书馆中文部主任)等一批早期汉学家,并专门请了法国著名汉学家伯希和(Paul Pelliot)指导,说明当时美国对研究中国尚属起步。与会者一致认为西方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十分无知,强调建立“中国学”的重要性。会议通过了几点有深远意义的决定,包括在ACLS下设促进“中国学”的常设委员会(即后来的“远东委员会”),编一部世界汉学家人名录,设立培养青年汉学家奖学金,举办以远东学为主的讨论会等。〔9〕这次会议意义重大,从此“中国学”正式进入了美国学术研究领域,在以后的年代里得到迅速发展。洛氏基金会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开创性的贡献,在二战结束前,在它的推动和资助下,美国十来家名牌大学建立起了以研究中国为中心的远东学图书馆,后来发展壮大,至今享有盛誉。1947年的年度报告称,美国大约有十家高等院校保持至少三名以上教授远东课程的全职教师,在过去15年中几乎全都得到过本基金会不同程度的资助,其价值在二战中充分显示出来。这些大学是:华盛顿州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等。其中华盛顿州立大学开始最早,得款最多。其次是哥伦比亚大学的东亚研究所。西海岸的几家大学后来居上,由于战争和战后的需要得到资助也不少,其中有斯坦福、波摩那、加州大学等。这些大学各有特色,例如华大早期侧重历史,战后重点研究东北亚,以华北为中心;哥大主要是历史文化哲学,后来通过其国际关系研究所把对中国的研究与社会科学各科系结合起来;在语文教学方面芝大重文言,耶鲁重白话,加大重口语。对图书馆的资助主要有:国会图书馆东亚藏书部分、普大盖斯特中文图书馆、哈佛—燕京学社(建立图书馆书目卡)等。除大学外,基金会在远东学方面的主要资助对象还有两大学术团体:ACLS的“远东委员会”和成立于1925年的“太平洋关系学会(Institute of Pacific Relations)”。资助的方式一种是对上述院校团体总预算的经常性拨款,一种是对它认为意义重大的重点项目拨款。后者包括:——会议和讲习班。从 ACLS第一次会议后就有计划地每年轮流与哈佛、哥大、密歇根、加州等大学合作举行有关中国历史文化的暑期讲习班达十年之久。其目的是引起学术界对远东的注意和兴趣,帮助使美国大学文科教师与研究生了解他们不熟悉的东方文化以开阔眼界和培养这方面的师资。——编写教科书。重点在两所大学:耶鲁和芝加哥。二者各有特色。耶鲁的乔治·肯尼迪(George Kennedy)教授主持的“基本中文”教科书以中国的成人扫盲课本为基础作教学试验,然后编成供外国人学习的课本加以推广。1936年他还从中国购置了中文铅字在东方学系开办了当时最完善的中文印刷所,在二战中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至今耶鲁仍是教授中文的重要中心。芝加哥大学主持这项工作的是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汉学家克里尔(H.G.Creel)。他的特点是把读历史与学

上一篇:关于知识产权战略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