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近年来,我国草根NGO大量涌现,其在缓解矛盾、维护公民权益等方面发挥了政府与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救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草根NGO利用其自身的优势,在现代社会救助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结合目前社会救助体系存在的不足及草根NGO在社会救助中的功能及参与优势,分析现阶段草根NGO参与社会救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相应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以期为更好地发挥草根NGO在社会救助中的作用提供借鉴。
论文关键词:草根NGO;社会救助;对策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NGO与草根NGO
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即NGO英文全称“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是与政府、营利组织相对应的基于社会成员共同志趣或爱好,参与和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的社会团体。一般认为NGO具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志愿性、自治性。
我们将中国的NGO组织按的隶属关系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全官方的组织。完全由政府组织和管理的组织,如工会、共青团、妇联等。
(2)半官方的组织,它们有政府背景,政府给与资金援助和政策支持。
(3)虽然已经在民政部门注册的民间组织,但得不到主管部门和政府资助的组织。
(4)自发成立的组织。这类NGO组织由于找不到主管部门无法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最后不得不选择在部门注册成为企业法人,有的干脆不进行注册,挂靠在一级社团之下,自由的开展活动。
由于上述特性,本文聚焦于将上述第Ⅲ类,第Ⅳ类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它们称之为草根NGO。之所以称之为草根,是因为草根NGO是指自下而上成长起来的组织,它们既不是官方举办,又没有政府的扶持,而是由公众在志愿基础上建立,并且资助它们自发提供服务的组织。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1.2 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一词源自英文“Social Assistance”,又称社会救济、社会援助。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救助则多指由和有关社会机构,按照规定的标准,向无收入、无生活来源也无家庭依靠并失去工作能力者,以及向生活在“贫困线”或最低生活标准以下的个人或家庭,向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和不幸事故遇难者及其家属实施的一种低标准的救济和帮助,对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公民提供各种形式援助的制度安排。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基础的组成部分,被称为“最后的一道安全网”。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包括医疗救助、住房救助、五保供养救助、自然灾害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及临时性生活救助等项目在内的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但随着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救助事业仍面临着诸多挑战:第一,反贫困的任务依然艰巨,虽然绝对贫困持续减少,但相对贫困人口增加,持续性贫困人口凸现。第二,政府救助的覆盖人群还有盲区,部分社会成员游离在政府救助的保障网之外,如进城农民工受户籍限制,不能获得或只能获得有限的社会救助等。第三,社会救助还应该注重效率,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实际作用,既包括通过提高管理水平而防止在运行机构和救助对象等方面的资金漏洞,也包括坚持积极救助的原则,加强社会救助与促进就业的制度协调,并且防止贫困陷阱的产生。
2 草根NGO与社会救助的联系
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必然内生性地催生草根NGO的蓬勃发展。在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的众多项目中,目前草根NGO主要涉足灾害救助、农村扶贫、弱势群体维权等项目,其在社会救助参与中的具体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