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析中国省际农业生产力成长差异及其结构性因

2014-05-02 01:30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论析中国省际农业生产力成长差异及其结构性因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关键词:生产力;技术进步;结构性因素

  关键词:生产力;技术进步;结构性因素

  论文摘要:近几年,由于政策推动等多方面因素作用,中国农业连续五年实现粮食大幅增产,结构性调整也正逐步推进。但多年来,要素投入而非技术进步是支撑中国农业增长的根本要素这一状况并未得以根本改变。通过测度省际间农业生产力成长水平可见,技术退步是造成近年来中国农业生产力趋于下降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定量考察影响农业生产力变动的结构性因素时发现,部分旨在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政策。从实际效果来看并未能够达成政策的初衷,有必要做出适当修正。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生产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特别是2004年以来,中央政府把加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三农”的政策,其中之一是促进农业生产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近五年,中国粮食生产连续实现增产,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能力总体呈增长之势,这是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一方面表现。但总体而言,中国农业生产还存在科技和资金投人不足、农村劳动力资源总体过剩且配置不合理、农村资本水平未得到有效提高、各种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水平有待提升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中国农业生产面临的土地、水等自然资源的限制越来越严苛,在农产品中所处的不利分工地位也越来越明显。这些无不有力地说明依靠技术进步,提高中国的农业生产力水平,优化资源配置能力已是刻不容缓。

    国内外有关农业生产力研究的文献很多,尤以适合多投人、多产出分析的非参数方法居多。Yir一Hueih Luh, Ching一Cheng Chang, Fung一Mey Huan和Tim J. Coelli, D. S. Prasada Rao使用Malmquist生产力指数方法分别研究了东亚8个和世界93个国家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Jin, Jim, S. , Huang, J. , Hu,R. and Rozelle, S,等也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研究。国内运用非参数方法研究农业生产率的文献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各省为对象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如,石慧、孟令杰等通过样本分析发现1985一2005年间,省份之间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没有缩小的趋势,不存在新增长理论的收敛机制;另一类是针对某些区域或某种农业生产方式的生产率变动进行分析。

    综观现有对中国农业生产率研究的文献,大多以广义的农业为对象,但事实上,农、林、牧、副、渔业之间在投入要素、生产技术与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种植业是中国农业的主体部分,也是“三农”政策的主要实施载体,因此,本文仅以狭义农业即种植业为研究对象。

  二、中国省际农业生产力成长差异的主要表现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Malmquist生产力指数来衡量中国各省的农业生产率变动情况,由于该模型比较常用,这里省略模型介绍。本文选取了六个投入指标和三个产出指标,投入指标分别是:农业从业人员数(万人)、农使用量(吨)、化肥施用量(万吨)、农作物机播面积(千公顷)、农作物非机播面积(千公顷)和农用总动力(万千瓦)。产出指标包括:谷物和其他作物产值(亿元)、蔬菜园艺产值(亿元)和水果等产值(亿元)。利用2004一2006三年的面板数据,以2004年为基期,使用各省当年农产品价格指数对产出指标进行了调整。数据分别来自《中国农业年鉴》(2005一2007),《中国农村年鉴》(2005一2007) ,《中国统计年鉴》(2005一2007)、国家统计局数据以及各省第二次农业普查报告。实证结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省际间农业技术效率水平参差,但绝大部分省份已达到技术效率的最高值

    实证研究显示:北京、天津等19个省市农业三年平均的技术效率均为1,另有河北、辽宁等6个省份三年平均的纯技术效率也为1。这说明中国绝大部分省份的农业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依靠合理利用资源提高技术效率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遭遇技术效率提升的“天花板”。但一些省份,如河北、山西、安徽、河南、甘肃等的技术效率水平低于0.9,特别是山西仅为0.57,而且低效率主要是由于纯技术效率低下造成,说明这些省份在合理配置农业生产资源,以及农业生产等方面都还有程度不同的改善空间。

    2.农业生产力下降的根本原因是技术退步

    本文进一步计算得到各省2004一2006年间农业的Mahnquist生产力指数及其分解指标。

    如表1所示,中国2004一2006年间农业生产率水平总体上有所下降,下降幅度达2, 3%,这主要是由于技术退步造成的。虽然平均技术效率水平提高了0.6%,但是由于技术退步了3.5%,造成生产力水平的总体下降。从各省的情况看,在农业生产力水平提升的13个省份中,绝大部分是由于存在着技术进步。而余下的18个省份,技术退步则是造成其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这说明技术进步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农业生产力成长的根本因素。资料显示,中国农业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仅为48%,而国外发达国家高达70%—80%。

上一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析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