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与监管:基于美国次贷危机视域的分析(3)
2015-11-06 01:19
导读:第二,国际资本通过对冲基金和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等形式跨境活动。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情形大不相同的是,中国已完全开放经常项目,资本跨境活动的监
第二,国际资本通过对冲基金和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等形式跨境活动。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情形大不相同的是,中国已完全开放经常项目,资本跨境活动的监管已十分困难。境外资本采取各种手段,通过各种形式的经常项目流进境内,这从近几年急剧上升的短期外债可见一斑,短期外债已经超过60%,大大超过国际警戒线。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误差与遗漏”项下的资本也急剧增加。由于对外资开放了QFII,答应其投资A股市场。越来越多的境外投资银行在华开展投资活动,而借投资银行的QFII通道流进的对冲基金也不在少数。
第三,美国经济增长的减速会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美国作为最大的发达国家,受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其经济增长速度必然会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中国作为其重要的贸易国家,在进出口和经济增长方面必然会受其巨大的影响。这种不确定性将给中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一定的困难。
第四,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汇率的影响。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2007年的运行情况大致为: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在双向波动中走低;外汇即期交易日趋活跃、外汇远期和掉期交易量同比增长强劲、外币市场交易量同比增长明显。在次贷危机冲击下,2008年第一季度外汇市场发生的新变化包括: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速度进一步加快、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外汇市场交易持续活跃、衍生品交易增长较快等。而次贷危机也将对中国外汇市场产生如下深层次影响:一是升值压力和对热钱涌进的担忧可能带来更为严格的外汇控制措施;二是境内市场上外汇活动性收紧;三是外汇衍生产品价格波动性增强。
第五,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投资者的心理也产生影响,影响其市场预期。而且全球市场的投资者也对中国因素的关注越来越明显,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可能对全球经济增长以及企业盈利的远景日益重视。因此,中国经济及金融市场的波动也相应对全球市场的投资产生一定的影响。应该说这种影响是客观存在的、相互传递的、多途径的,也是目前中国管制资本的条件下形成联动的主要形式。一旦次贷危机造成美国经济陷进衰退,那么各国经济将无一幸免。通过美元贬值制造全球通胀,已经成为美国主动选择的应对危机的手段。中国政府应对外生性通货膨胀压力保持高度警惕,将防止通胀作为第一要务。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四、政策建议
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对于我国金融市场和相关经济领域的发展至少提供以下警示:
第一,要警惕为应对经济周期而制订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某个特定市场造成的冲击。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美联储加息导致房地产市场下滑。当前中国面临着通货膨胀加速的情况,假如央行为了遏制通胀压力而采取大幅进步人民币贷款利率的对策,那么就应该警惕两方面影响:首先是贷款收紧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影响,这可能造成开发商资金断裂;其次是还款压力进步对抵押贷款申请者的影响,可能造成抵押贷款违约率上升。这两方面的影响都终极会汇集到贸易银行系统,造成贸易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作为抵押品的房地产价值下降,终极影响到贸易银行的盈利性甚至生存能力。
第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模式需要反思,并认清房地产贷款市场存在的风险。目前,我国房地产贷款也存在着很多隐患,例如贷款首付比例较低及虚假信用,存在大量投机性借贷。实际操纵中也存在虚假操纵的情况,超过支付能力的贷款不断增加,贷款利率增长快,导致部分债务人丧失支付能力,房价在飞涨后存在下跌趋势等。可以考虑借款人的不同信用,分离低收进阶层到房屋租赁市场和廉租市场。由于低收进阶层的信用风险一般较高,且对利率和房价较为敏感,严重依靠贸易银行获得房屋抵押贷款,无疑将增加系统性风险。一方面,为保障低收进阶层的居住权,急需发展和健全房屋租赁市场和廉租市场予以配合。这一目标须与其它制度如个人及家庭财产的申报及登记制度与相应的税收监管制度配合,才可真正得以落实。另一方面,为防范银行系统的风险,则需严格控制贸易银行对房屋贷款的发放标准及比例,限制预售期房的抵押贷款及开发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