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的动态性与中国入世的政策导向[上](5)
2016-04-20 01:06
导读:1985 商品比重 21.7 28.8 35.5 12.9 50.4 市场份额 2。3 1 5.2 0.4 1.2 比较优势指数 1.5 1.3 3.3 0.
1985
商品比重 21.7 28.8 35.5 12.9 50.4
市场份额 2。3 1 5.2 0.4 1.2
比较优势指数 1.5 1.3 3.3 0.26 0.78
1990年
商品比重 12.4 9.4 50.8 26.8 80.1
市场份额 2.4 1.6 10.3 1.2 2.8
比较优势指数 0.93 0.6 4 0.47 1.08
1993年
商品比重 9.2 4.7 56.8 28.8 87.9
市场份额 3 1.6 17.4 2.1 4.8
比较优势指数 0.71 0.38 4.13 0.49 1.14
注:比较优势指数,指RevealedComparativeAdvantage,为中国出口商品比重与世界出口商品平均比重的比。
资料来源:宋立刚《贸易自由化与商品结构变化》,
中国人民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国贸易体制改革与贸易自由化”第一次学术研讨会.
以劳动换取资源和技术,为中国现实比较优势所决定,长期亦难以改变。中国粮食总产为10000亿斤,商品率35%,与美国双边协议进口的粮食,占中国商品粮的20%。中国小麦价格已高出国际市场价格16.57%,玉米高出38%,大米高出63.5%。进口粮食在所难免,这等于进口外国的土地,石油和水。每生产1吨粮食,要耗费1000吨水,节约资源对于中国是非常重要的。至于增加农民收入,不能依靠生产粮食,而应该通过城镇化等多种途径解决。当然中国有自己基本的粮食安全线,不能过多依赖进口。中国人是自己整治国土,还是依赖进口,这是长期的生存与竞争战略,是对政府能力的根本考验。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