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的区位效应及其对欠发达区域的启示(4)
2016-04-20 01:06
导读:4.便捷的交易条件。随着经济的发展、分工的深化以及市场需求的多变和多样化,新生企业多采用柔性生产方式,已有企业也尽可能由福特制刚性方式向后
4.便捷的交易条件。随着经济的发展、分工的深化以及市场需求的多变和多样化,新生企业多采用柔性生产方式,已有企业也尽可能由福特制刚性方式向后福特制柔性生产方式转变,企业生产系统出现分离,企业的外部联系增多,外部交易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交易成本因子成为影响企业区位选择的关键因子,具有便捷的交易条件的区域会对新生企业和外部企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促进新企业的产生和外部企业的加入,最终形成产业集群。便捷的交易条件意味着基础设施较完善,产业配套、协作条件较好,信息丰富、集中且传播迅速,支撑机构和服务体系健全。
三、欠发达区域培育产业集群的思路与对策
产业集聚的区位条件和区位因子耦合作用效应表明,欠发达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缓慢或发展不起来,原因在于缺乏适宜的区位条件,即使有些地方具备某一(些)方面的区位条件,由于其他配套的区位条件不具备,难以吸引企业在空间上集聚发展。因此,从产业集聚的区位效应出发,欠发达区域培育产业集群关键在于确定集群区位和创造适宜的区位条件。
1.基于科学规划确立产业集群发展的区位及主要目标。对于欠发达区域而言,经济基础薄弱,市场机制不健全,人们的市场观念和经商意识普遍较弱,这决定了在欠发达区域发展产业集群特别应该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果不顾客观条件,盲目发展,遍地开花,不仅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而且会造成人、财和物的巨大浪费。因此,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区位及主要目标进行可行性论证和科学规划,是欠发达区域发展产业集群的前提。产业集群发展的区位及主要目标的规划应体现动态比较优势原则,既要发挥具有良好的资源禀赋和一定历史基础的区位的优势,利用生产成本效应和循环累积因果效应促进产业的集聚,也要考虑各个区位未来的发展潜力。要立足于当前,着眼于未来,对拟选区位进行深入的可行性论证,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切不可走过场。这是因为,产业集聚终究是一个市场起核心作用的过程,人为的规划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否则,产业集聚不起来,或者即使在短期内产业集群有所发展,但从长期来看不可持续。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欠发达区域一般农业比重较高,农村劳动力较多,国有经济份额较大。这种状况决定了欠发达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目标有三个,一是围绕农业转型,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价值链延伸型的产业集群和农业服务业集群,二是着眼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中心的产业集群,三是在自然资源禀赋较好的区位,适当发展资源开发型的产业集群。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2.为企业在规划区位集群发展创造适宜的制度环境。产业集群发展区位及主要目标的确定只是为产业集群的区域布局和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企业能否在规划区位集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适宜的制度环境对产业集聚的诱导作用。产业在规划区位的集聚,不仅要求规划区位本身的制度环境适宜,而且要求更大区域范围内的制度环境有利于企业向规划区位的迁移。欠发达区域产业集聚所需要的制度环境的培育首先要求积极的区位政策的介入。一方面,在集群规划区位实施税收、信贷和土地利用等方面的特别政策,鼓励和吸引企业在集群规划区位集聚发展。另一方面,在非规划区位采取限制与规划集群发展目标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政策,使非规划区位发展相关经济活动的区位条件恶化,包括提高占地使用费、增加税收和提高环保标准等。欠发达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所需要的制度环境的培育对各级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提出了较高要求。相对于发达区域而言,欠发达区域的各级地方政府的市场观念较弱,地方保护主义倾向更为明显,这是产业集群健康发展的障碍。产业集群的发展迫切要求各级地方政府树立长远观念和全局观念,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倾向,将职能切实转变到尊重和利用市场规律,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实施
公共管理上来,从而为企业及相关要素向集群规划区位的流动开绿灯。对于集群规划区位所在区域的地方政府来说,尤其要通过健全法律和法规、提高执法水平和执法公正性、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透明度等措施,为产业集群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和开放环境。此外,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及各级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要求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制度,对集群区域和非集群区域的地方政府采用有差别的政绩考核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