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产业集聚的区位效应及其对欠发达区域的启示(5)

2016-04-20 01:06
导读:3.改善集群规划区位的交易条件。在集群规划区位,要紧紧围绕集群发展的主要目标改善交易条件,包括健全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设施,配套建立相关支撑

  
  3.改善集群规划区位的交易条件。在集群规划区位,要紧紧围绕集群发展的主要目标改善交易条件,包括健全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设施,配套建立相关支撑机构和服务网络,甚至创办大学或科研机构。集群规划区位交易条件改善后,交易成本效应的作用可促进新企业的产生和规划区位外企业的加盟。在规模收益递增和循环累积因果效应的作用下,企业向集群规划区位集聚的趋势会逐步增强,最终形成产业集群。
  4.引导企业建立柔性生产方式和外部交易联系。产业集聚的交易成本效应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企业之间存在广泛的交易联系。对于“大而全”或“小而全”的企业来说,其与外部企业的交易联系较弱,很难有与其他企业在空间上集群发展的要求。企业间的联系尤其是产业内的企业间联系,对产业集聚起重要作用。企业间的广泛联系建立起来后,对分工经济和交易成本节约的追求会促使他们集聚在一起发展。因此,引导企业建立柔性生产方式,引导企业之间建立外部交易联系,利用交易成本效应实现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是欠发达区域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途径。对于有柔性生产潜力的企业,通过引导其进行改革和改制,调整组织结构,适应市场和技术变化实行柔性生产,可以促进以改革和改制企业为中心的产业集群的发展。特别是对于一些国有大型企业而言,其组织结构的垂直分化和水平分化,将导致其周围聚集一批中小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之间基于外部交易关系的互补共生机制,即大企业将优势资源集中于主导产品的研发、生产和营销环节,中小企业则与大企业开展纵向、横向分工,从事关联性和辅助性的生产,借助于大企业获得原料供应、技术培训和营销网络。大中小企业之间的互补共生机制将使大中小企业获得丰厚的外部利益,这种利益是将所有生产环节的生产集中于大企业内部所无法得到的,也是大中小企业在空间上分离时所无法得到的。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5.培育企业家资源。企业家资源是产业集聚的源泉。产业的集聚,不论其最初的诱因是什么,最终是通过企业家行为来实现的。欠发达区域企业家资源稀缺是制约产业集聚的根本因素。因此,培育企业家资源是欠发达区域发展产业集群的根本途径。企业家资源的培育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一方面,要通过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创业氛围,为企业家资源的大量涌现提供温床。另一方面,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要鼓励和组织有志人士到发达区域向成功的企业家或经营者学习和取经,同时要采取措施吸引本地到经济发达区域务工并学得了不少经营管理经验的人士回乡办企业,有条件的区域还可以直接引进或聘请发达区域的企业家或经营者经营管理本地企业。
  
  参考文献:
  [1] 李小建,李国平,曾刚.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金相郁.20世纪区位理论的五个发展阶段及其评述[J].经济地理,2004,(3):294-317.
  [3] Weber,A.(1909).English Translation:The Theory of the location of Industries[M].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29.
  [4] Lsch,A.(1940).English Translation:The Economis of Location[M].Yale University Press,New Haven CT,1954.
  [5] Greenhut,M.L.Plant Location in Theory and Practice:The Economics of Space.Chapel Hill: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1956.
  [6] Ruigrok W
上一篇:比较优势的动态性与中国入世的政策导向[上]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