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粤港经济合作思考(2)
2016-05-08 01:00
导读:二、广东应加强粤港合作中的创新 改革开放20多年间,香港约千亿美元的投资和数万家厂商转移到广东,使广东发展成为了全球性的重要出口加工业基地,
二、广东应加强粤港合作中的创新
改革开放20多年间,香港约千亿美元的投资和数万家厂商转移到广东,使广东发展成为了全球性的重要出口加工业基地,GDP以13%以上的速度持续高增长,目前,广东的GDP总量已经超过香港,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规模和技术水平更是在香港之上。从总体上看,广东经济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面临着从劳动密集型的轻型加工业向资金、技术密集型工业的产业结构转型,并进入了以发展重化工业为主的内源型经济发展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广东已经不可能像以往那样凭借香港的产业转移来实现突破性发展。
“十一五”期间,随着国际经济因素的变化及两地经济的发展,粤港经济合作难免会出现新的变化,但两地经济进一步加强合作的趋势不可改变,所要探讨的是如何赋予粤港经济合作新的形式与内容。对于广东来说,随着经济实力的发展壮大和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广东在粤港合作中的定位和方式也应该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广东应该加强粤港经济合作中的创新。
(一)培植高新技术产业和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工业合作是过去20多年粤港合作的核心内容。香港制造业大量向广东转移的结果,形成了“前店后厂”的经济合作模式及优势互补的合理分工格局。新一轮工业合作,仍是粤港经济合作的核心内容,其主要任务是培植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共同提高传统优势产业,逐步形成粤港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工业新体系。
高新技术产业合作是粤港经济合作迈向更高层次和水平的标志,将成为两地经济合作的推动力和增长点。粤港合作的基点在电子与信息技术、生物及制药技术、环境保护工程等方面重点突破。广东则着重在信息工程、微电子工程、
生物工程上下功夫。为使工业合作提升层次,广东要在深、珠、穗或珠三角其他地区,选择基础设施完善的地点或依托现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两地共同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粤港高新科技工业园区,以其完善的设施、良好的环境、健全的法规、明确的政策,吸引世界各地的华人高级科技人才,进行科研、生产、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活动。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粤港经济合作一方面要创建新的高新产业,另一方面,更要积极利用高新技术去渗透传统工业和改造现有企业,推进产品结构和企业结构调整,促进产品的质量、档次和企业的规模、水平。因此,要大力改造和提升原有传统工业的技术层次,深化“前店后厂”合作,提高引进外资的技术含量,采取引进先进设备、技术专利、技术
培训等多种形式,改造传统优势工业。广东要在与香港的共同努力下,使传统优势工业产品的大多数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以名牌产品为龙头,以知名企业为载体,共同扶持和培植一批跨国集团企业,进行地区跨国发展。
(二)加强贸易合作创新,联合开拓国内国外市场贸易合作是粤港经济合作的重要支柱,也是粤港经济合作的核心问题。目前两地的经济贸易合作已经发 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加工贸易出口体系,推进粤港高层次贸易合作,这是“十一五”时期两地经济合作的重点之一。
1.广东要进一步加强与香港各行业商会的合作,以大型企业为基础,以外贸公司为纽带,与香港集团企业联合起来,建立能与国际同行业进行竞争的跨国公司,共同组织跨国经营,开拓国际市场。
2.广东应扩大和香港出口贸易与无形贸易的合作范围。充分利用香港拥有出口配额的优势,选择广东一些名牌产品,在香港开展后工序加工业务,取得产地证后扩大出口;允许港商在粤试办独资外贸出口企业。致力发展技术出口、劳务输出、保险、旅游等无形贸易。进一步鼓励香港的会计、律师、信息咨询等行业进入广东,建立大型的国际展览中心和商业信息中心。
3.广东要继续发挥加工贸易的积极作用,利用设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工区的有利条件,通过香港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利用珠三角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生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产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消化和吸收的方式开发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