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银行货币错配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2)
2016-05-08 01:02
导读:卡明斯基等人通过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危机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有效的货币危机预警系统应当包括一套广泛的指标,并能获得充分的统计支
卡明斯基等人通过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危机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有效的货币危机预警系统应当包括一套广泛的指标,并能获得充分的统计支持。他们认为,可以作为货币危机先行指标的变量是:国际储备下降数量、货币升值、信贷扩张、持续的通胀率、贸易账户恶化、出口表现、实际GDP增长率、货币供给增长速度的上升、广义货币与总储备的比值、财政赤字。基本上不能用于危机预测的变量是:对外债务、经常账户。而其他变量与危机的关系难以确定。从他们的研究来看,货币危机的先行指标如贸易账户恶化、出口表现以及广义货币与总储备的比值等已经考虑到了货币错配问题,换言之,货币错配指标应该是金融危机预警指标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也说明,货币错配风险预警体系可以作为金融危机预警体系的重要补充。值得注意的是货币错配风险预警系统并非可有可无,因为货币错配风险预警侧重于测量银行部门的外汇风险,为监管部门实施有效监管提供决策参考。
应该说,银行货币错配风险预警体系是金融危机预警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内外有关金融危机预警系统的设计来看,不同程度地考虑到了货币错配问题,其相应指标主要由外债余额、外汇储备及其同其他国民经济总量指标如GDP、进出口总额之比而构成。从这些总量指标上很难看出结构性问题尤其是银行体系货币错配的严重程度,因而是不全面的。此外,这些指标中不涉及企业货币错配情况,其实企业部门如果存在严重的货币错配,同样会给银行带来不利的影响(主要是信用风险)。银行货币错配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可以有效地弥补金融危机预警系统存在的这些问题。
三、银行货币错配风险预警体系的目标功能及主要内容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建立银行货币错配风险预警体系的目标是准确测量我国商业银行货币错配的程度,为汇率政策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并为防范系统性风险和对银行危机进行提前预警。银行总体货币错配风险预警体系的功能是,通过对整个商业银行体系货币错配的密切监控,对银行体系系统性的外汇风险提出预警,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最大限度地化解危机风险。同时,作为金融危机预警体系的一个子系统,与其他系统或指标相结合为监管当局提供金融危机预警。银行总体货币错配风险预警系统至少应包括三个模块:(1)银行货币错配测算指标模块;(2)风险预警信号模块;(3)对策反应模块。第一个模块是为了准确测量银行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所具有的货币错配程度,为风险预警做准备。第二个模块主要是设计银行货币错配指标的临界值,对银行货币错配风险程度做出判断,这些判断将是下一步采取应对措施的依据。第三个模块设计的目的是针对不同的货币错配程度,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防范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风险。
预警系统构建的关键是银行货币错配指标的选择。笔者将结合相关货币错配指标及本国的实际情况尝试建立银行总体货币错配指标体系,期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作用。银行货币错配的测算指标应包括总量指标和结构性指标,还要包括直接货币错配指标和间接货币错配指标。具体说,指标的选取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相关性,即选择的指标与货币错配具有高度关联性;二是数据可得性,即指标中涉及到的数据能从一定渠道获得,最好来自国民经济统计与金融统计;三是互补性,即指标之间能相互补充,从而全面反映货币错配状况。银行货币错配测算指标体系如图1:
银行货币错配测算指标体系分两大类: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一是直接货币错配指标,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指标:(1)全部银行净外币资产总额与银行总资产之比,这一指标反映了银行资产币种结构,在债权型货币错配情况下,这一指标非常有效,比值越高说明债权型货币错配越严重;(2)外币存款占全部存款之比(即货币替代指标),这一部分刻画国内的外币化程度,比值越大,表示债务型货币错配越严重;(3)国外负债占全部负债之比,反映国内银行承担的外债水平,比值越高,同样表明债务型货币错配越严重;(4)全部银行净外汇敞口头寸与全部银行资本金之比,反映银行承受外汇风险的能力,其比值越高,越容易出现系统性的外汇风险;(5)表外业务未抵补外汇合约总值,是针对银行表外业务快速发展而设立的一个参考指标,表外业务中涉及外汇的部分增长越快,货币错配的可能性越大,同样给银行带来的外汇风险也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