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管制对市场结构和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
2016-06-10 01:02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政府管制对市场结构和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 要:由于管制和市场
摘 要:由于管制和市场都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属性,二者始终密切联系。政府管制会直接影响市场结构和绩效,也会通过不同市场主体的策略性行为,以及产权等因素间接影响市场结构和绩效。ァ 」丶词:政府管制;市场结构;市场绩效オ
中国正处在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体制转轨时期,转轨的目标可以概括为通过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而促使整个经济实现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问题在于,不同的市场结构下,资源配置效率受政府管制的影响,而且对市场结构和绩效的理解首先涉及到管制内涵及其对市场结构和绩效的影响路径。针对市场结构的效率问题和管制政策的影响因素,理论界已有较多文献作了讨论,且对于人们深入地认识有效的市场结构是有益的,但在研究方法上,此类文献往往针对特殊产业背景进行实证分析,在研究内容上也过多地关注市场结构的均衡问题,这种研究取向必定会对现实的宏观调控和产业管制政策产生影响。因此,研究市场结构和绩效的管制问题,解释管制对市场结构和绩效的影响机理,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 政府管制与市场结构的关系
在
政治学、经济学和
法学领域,对于政府管制都有不同的定义。在经济学中,比较流行的是Stigler的定义。Stigler(1971)认为:“管制是产业所需的并主要为其利益所设计和操作的法规。”在他看来,管制是国家强制权力的应用。而在法学中,Gellhorn和Pierce(1982)的观点被人们广泛接受,他们认为:“政府产业管制仅仅是对众多私人经济力量的法律控制形式中的一种。”在政治学中,Meier(1985)将管制定义为“政府控制市民、公司或者准政府组织行为的任何企图”。史普博(1989)综合了上述观点,认为“管制是由行政机构制定并执行的干预市场配置机制或者间接改变企业和消费者的供需决策的一般规则或特殊性为”;而“管制过程是由被管制市场中的消费者和企业、消费者偏好和企业技术、可利用的战略以及规则组合来界定的一种博弈”。管制源自市场失灵、税收以及政府实现特定目标的要求(吉尔伯特,2004),制定和实施管制政策的过程就是各个利益相关主体之间讨价还价的过程。在这个公共选择过程中,改善行政程序和方法,提高管制的透明度,减少各方的利益冲突,降低交易成本,规避管制风险,可以提高管制绩效(维斯库斯 等,2004)。但是有效的管制必须依赖于合理的管治程序和限制管制者滥用行政权力的互补机制(Levy and Spiller,1994)。可见,管制既涉及政治、经济和法律法规,又涉及行政程序和市场配置。管制过程是管制者、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一种博弈过程。政府管制市场的目的就是要形成一种有效率的市场结构,从而弥补市场的不足,实现适度的规模和适度的垄断,提高效率,增加福利。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在各种学说中,市场结构的定义有所不同。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市场结构就是市场特征的划分体系,包括生产者的数目、产品的相似性、进入与退出的容易程度等;具体在
产业经济学中,市场结构是指企业间及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在数量、份额、规模上的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市场特征和组织形式,它具有进入壁垒、集中度和产品差别化等属性(Dinald and Derek,1991);但在新兴古典经济学中,从社会分工与专业化的角度看,“经济中的若干个人选择结构的组合就是市场结构,它依赖于交易效率和专业化的递增报酬的相对规模,市场可以分为完全自给自足、准自给自足和完全交换三种形式”( Borland and Yang,1992);而在
社会学中,市场结构是一种特定的竞争与交换的互动关系,依赖于权力建构的竞争者之间的一个“社会关系网络”,既包括经济与非经济的制度,又包括市场制度和政府制度(斯威德尔伯格,2005)。当然,制度学派则强调了它的产权、治理结构和交易规则等制度性约束。奥地利学派强调市场的分工协作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比较上述定义,可以肯定它们的共同点在于,承认市场是一个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因素的综合概念。但其不同点在于,认为市场结构是一种竞争结构,一种分工结构,一种社会结构,至少可以对其从垄断竞争、分工协作和社会网络三个视角进行分类,这有利于研究不同的市场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