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循环经济的中外经济政策比较
2016-06-20 01:00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实现循环经济的中外经济政策比较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循环经济是一种
摘要: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它主要关注的是资源减量、循环及再利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为实现循环型经济所采取的经济政策的比较,以看我国目前在该领域采取的措施所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循环经济 经济政策 国内外比较
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发展背景
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就是指通过清洁生产和信息化及生态化设计,不仅使单个企业的资源有效利用,同时也使不同的企业之间形成资源共享和副产品互换的产业共生组合,实现总体社会资源的综合利用,达到相互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模式。
从物质流动的方向看,传统经济是一种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即“资源→产品→废物”。线性经济的增长,依靠的是高强度地开采和消耗资源,同时高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循环经济的增长模式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减量、再用、循环”(即3R)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其中减量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和能量流;再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循环原则是输出端方法,达到废品回收利用和废物综合利用的作用。
我国提出实现循环经济的背景
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十分短缺的生活要素和生产要素。我国环境污染已经达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据世界银行测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仅空气和水污染带来的损失占GDP的比重就达8%以上。这说明,我们的经济增长在某种程度上是以生态环境成本为代价的。当天然的生态环境资本用尽以后,继续按照原来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经济,将会牺牲人类的健康,使我们的经济增长与我们的生活目标相悖离。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国内外的实践已经表明,当经济增长达到一定阶段时,对生态环境的免费使用必然达到极限。这是自然循环过程极限和作为自然组成部分的人类生理极限所决定的。人类要继续发展,客观上要求我们转换经济增长方式,用新的模式发展经济;要求我们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对被过度使用的生态环境进行补偿。循环经济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产生的。
循环经济的经济政策
用经济手段来管理和保护环境是较有效的途径。研究并实施一系列与市场经济接轨的经济措施,如,排污计量收费、排污权交易、企业产品负责制、政府优先购买等。通过这些经济手段,将环境问题的外部不经济性内化,把传统意义上由政府来承担的环境责任社会化、货币化。
借鉴国外经济政策的经验
税收优惠 美国亚利桑纳州1999年颁布的有关法规中,对分期付款购买回用再生资源及污染控制型设备的企业可减税(销售税)l0%。美国康奈狄克州对前来落户的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除可获得低息风险资本小额商业贷款以外,州级企业所得税、设备销售税及财产税也 可相应减免。
日本对废塑料制品类再生处理设备在使用年度内,除了普通退税外,还按取得价格的14%进行特别退税。对废纸脱墨处理装置、处理玻璃碎片用的夹杂物除去装置、铝再生制造设备、空瓶洗净处理装置等,除实行特别退税外,还可获得3年的固定资产税退还。
政府奖励政策 美国的“总统绿色
化学挑战奖”。该奖1995年设立,为了重视和支持那些具有基础性和创新性、并对工业界有实用价值的
化学工艺新方法,以通过减少资源消耗来实现对污染的防治。英国的Jerwood-Salters环境奖,2000年开始颁发,用于资助在绿色化学方面卓有成就的年轻学者。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资源回收奖励制度 这种办法在日本许多城市较为通行,目的是要鼓励市民回收有用物质的积极性。例如日本大阪市对社区、学校等集体 回收报纸、硬板纸等发给奖金。。对于市民回收100只铝罐或600个牛奶盒可付给100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