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8000对浙江民企的影响及根源分析(2)
2016-06-22 01:03
导读:SA8000对浙江民营企业带来的影响 SA8000对浙江民营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外贸出口的影响 SA8000标准重点推广的领域包括:零售业、
SA8000对浙江民营企业带来的影响
SA8000对浙江民营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外贸出口的影响
SA8000标准重点推广的领域包括:零售业、跨国公司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浙江民营企业正集中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这些行业中的纺织、
服装等劳动密集型消费品出口市场恰恰又是欧美等对劳工问题非常重视的发达国家。
SA8000对企业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抬高市场准入门槛,削弱成本优势。因为企业如果达不到SA8000标准可能会失去订单;而要获得SA8000认证,又需支付高昂的费用:一是认证费用,包括申请费、审查费、认证人员的差旅费,以及为期三年、每半年一次的复查费用,具体收费标准根据企业规模大小(职工人数和营业收入)而定。目前,SAI在全球仅有9家授权认证机构,我国目前没有相应的机构,只能由国外的机构来认证,其费用相对昂贵;二是整改费用,就是为了达到SA8000标准,企业需改善内部劳动环境和工作条件(如安全设施、卫生条件)、提高劳动报酬。突出地表现在减少劳动时间,从而要增加工人、提高工资、以及相应的安全卫生条件的改善。就浙江民营企业目前的总体状况而言,要达到SA8000标准,根据前面的分析,估计要增加一半以上的人工成本;再加上改善劳动条件、为员工提供相应保险所增加的支出,那么,这些负担对企业来讲是难以承受的。
(二)对吸引外资的影响
SA8000标准对外贸出口的影响又进一步对企业吸引外资产生消极作用。因为我国的廉价劳动力是吸引外商投资的动力之一,如果将劳动标准提高到SA8000规定的水平,对外资的吸引力也必然降低;跨国公司也会担心其分包商不能达标而不愿与其合作。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三)对企业经营理念的影响
SA8000虽然不是一种法律要求,而更多的是一种道德约束,但它能唤醒企业的道德自觉。从这个意义上讲,SA8000能唤醒和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这种意识体现在经营理念上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勇于承担社会责任,首先是做到善待员工,从而在我国当前社会矛盾凸显期更好地化解企业内部劳资矛盾,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而和谐的社会环境又为企业的更好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造成浙江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承担不足的原因
浙江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根源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 刚性增强的二元经济结构
美国学者刘易斯(Lewis)在其建立的二元经济的“古典”模型中指出,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表现为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工业部门,由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为零甚至是负数,现代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要高于传统农业部门,造成两部门的工资水平差异,使得在工资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现代工业部门将传统农业部门的隐性失业者吸引出来,且劳动力的供给是无限的。
综合各种文献资料可知,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约为3.7亿人,实际从事农业生产的只需 1.5亿人,除已经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外,目前还有大约1.0—1.3亿劳动力有待转移。就浙江而言,目前已转移农村劳动力450多万人,尚有剩余劳动力约400-450万人。从城乡收入差距来看,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民年人均收入之比,自1983年以来一直呈现扩大趋势,从1983年的1.70:1扩大到2002年的3.11:1。也有学者认为,若加上各种隐性收入,城乡差距更高达6倍。
劳动力市场供求的这种刚性且不断增强的二元结构决定了农民工的弱势地位,使得他们有些人在工作环境恶劣的条件下自愿加班加点工作,而所得收入甚至达不到法定最低工资标准,还得忍受各种权益被侵害,这些农民工正是浙江民营企业员工的主体。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员工维权意识
中国正处于迈过温饱奔小康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民以及城市低收入阶层的生活状况处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从“生理的需要”向“安全的需要”过渡的较低级阶段。这种生活处境决定了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进入工厂后维权意识是极低的。他们能够忍受歧视(尤其对外地农民工来讲);甚至能够忍受人格被侵犯。调查发现,员工维权意识极低的原因还在于:对国家劳动法规情况不了解(16.5%)、不关心(7.3%)、没有了解的渠道(6.4%),或仅了解一些(69.8%)。结果,一旦发生劳动纠纷,自认倒霉的占8.4%、求助法律的仅占17.2%、向劳动部门反映的也仅占34.8%、采取其他途径的占9.6%,而所谓的其他途径极易引发恶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