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8000对浙江民企的影响及根源分析
2016-06-22 01:03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SA8000对浙江民企的影响及根源分析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内容摘要:本文对照
内容摘要:本文对照SA8000标准和我国相关劳动法律法规,分析了SA8000对浙江民营企业产生的影响;深入剖析了其六个方面的根源:即二元经济结构、员工维权意识、企业经营理念及其奉行的战略、政府执政理念以及政府主导下的单一工会体制;并从政府执政理念、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竞争战略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SA8000 民营企业 影响 根源
作为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标准,SA8000的宗旨是保护劳工基本权益,体现了人文关怀,也因此受到广泛关注。众多跨国公司在全球采购活动中按照此标准对其供应商进行审核或要求进行认证,一些遵守劳工标准、劳资关系和谐的工厂得到了更多订单;而那些达不到标准的则被取消供应商资格,甚至被迫关闭。
截止2006年6月30日,全球通过SA8000认证的企业达到1038家。近几年来,认证企业数以平均每年62%的速度递增。目前获得认证的中国大陆企业129家,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对外贸易较发达、受SA8000影响较大的省份其中广东最多,占一半,浙江现今仅有5家企业通过SA8000认证。
SA8000对于民营经济发达、经济外向度高的浙江将产生极大的影响。目前,浙江民营经济已占全省GDP的70%以上,财政的60%以上,外贸出口的40%以上,
就业人口的90%以上;至2004年末,浙江民营企业达25.48万家,占全省企业总数的82.4%;这些民营企业又集中分布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其中制造业占60.2%,批发零售业占19.9%, 这些行业正是SA8000标准重点推广的领域,而处于这些行业的浙江民营企业在保护员工权益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欠缺,因此,它们将遭遇到SA8000的挑战。
中国大学排名 浙江民营企业与SA8000标准的差距
经调查显示,浙江民营企业存在着大量与SA8000标准不符、违法违规、侵害员工权益的地方。最普遍的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工作严重超时
浙江民营企业员工每周工作时间在6天及以上的占75.3%,其中6天的占39.9%,7天的占35.4%;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的达36.7%,其中超过10小时的占26.1%,超过12小时的占9.0%。并且36.1%的员工是因受扣工资等威胁而被迫加班的。严重超时的情况在劳动密集型行业更为突出,这些行业的员工每周工作7天的达45.8%,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的达13.4%。员工工作时间与SA8000相关条款极为不符,也严重违反了我国《劳动法》(1994)的规定。
(二)劳动报酬达不到法定标准
SA8000第 7.1条规定,所有加班工作都应支付额外报酬。根据我国《劳动法》的工资支付标准,以浙江民营企业员工实际工作时间计算,很多人的收入即使达到1000元,也还达不到法定最低标准(浙江省于2005年12月1日起实行的最低月工资标准为670元、610元、560元、490元四档)。更有一半以上(51.7%)的被调查对象遭遇过工资被克扣。
(三)
社会保障不到位
浙江不少民营企业工作环境恶劣,有的企业粉尘超标、有的员工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品和气体,企业为了节省人工成本的动机、企业用人方面的异地歧视、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员工(尤其是农民工)流动性大以及保险意识不强等原因,造成民营企业在医疗、失业、养老、工伤方面的保险覆盖率很低,调查显示,企业提供相关保险(包括医疗、失业、养老)的比例仅51.7%。
(四)侵犯人身权利及人格尊严
浙江民营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强迫劳动,如扣押员工身份证、暂住证(占22.9%),强迫员工缴纳抵押金、保证金(占28.1%),员工劳动时受到严厉看管(占23.7%),日常生活受到控制和监视(占9.9%);甚至存在各种惩罚措施,如体罚、殴打、谩骂、搜身等。更为严重的是雇用童工的比例竟高达11.3%。这些都是我国《劳动法》等禁止的,《刑法》修正案(四)也规定非法雇用童工是犯罪行为。SA8000标准明确禁止上述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