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扩张消费(3)
2016-06-29 01:01
导读:5、农村消费。农村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影响我国扩张消费的长期问题。扩张农村消费乏力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民收入的长期性下降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性改
5、农村消费。农村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影响我国扩张消费的长期问题。扩张农村消费乏力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民收入的长期性下降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这将从根本上制约农村居民扩张消费需求。二是仍有部分低收入群体尚处在解决温饱阶段,还有部分农村居民仍未摆脱贫困,这一群体的存在,给扩张农村消费带来了较大难度。三是农民教育、医疗支出大幅增加以及其他经济负担无法减轻,也明显降低了农民的消费力。四是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消费环境不好影响了农民消费,如农村商品成本高、流通不畅,农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消费信贷环境欠佳,农村社区服务组织尚未建立健全等等都阻碍了农村消费的发展。
此外,还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也将影响扩张消费需求。如WTO的加入,农业关税的减让,将使我国农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会影响到农民的收入,而且关税水平的下降,还将会带来消费的价格下降的预期,从而导致消费者持币待购现象的出现。还如国际经济形势的持续恶化,对我国扩张消费的负面影响还将有可能进一步显现。 三、扩张消费的建议 1、提高居民收入。由于收入是决定扩张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实现扩张消费的最重要的途径,就是不断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要提高居民收入,一是保持经济快速增长,以支持居民收入的增加。二是重点扩大中低收入者比重,使之成为扩张消费的中坚力量。中低收入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全部支出用于食品的比例)比较高,增加收入后转换成即期消费的份额也会比较高。中低收入群体有许多方面急需消费却因收入水平低不得不受到抑制,新增收入后就会马上投入消费。第三是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通过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减轻农民负担、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控制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同时调节过高收入,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特别是要抑制非法和不合理收入所导致的收入差距扩大。高收入群体的恩格尔系数低,新增的收入是“闲钱”,对其消费的刺激作用不明显,有的相反还扭曲了消费行为。对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国民收入分配进行结构性调整,以利于消费的正常发展。其主要措施是完善个人所得税,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对高收入者要实行高额累进式税率。可考虑对私人购车、购房实施税收抵扣政策。从全社会看,从高收入群体中多征一些税,用来补助低收入者,是“抽肥补瘦”,有利于调节居民的收入差距,提高社会平均消费倾向,进一步扩张消费,繁荣经济。
3、稳定居民消费心理。安民才能安国,解决“心理紧缩”必须开一剂“定心丸”。从短期看,舆论要多从正面宣传引导居民对经济增长的看法,切忌打击他们对经济增长的信心;政府要直面公众,阐明形势,提出措施,改善公众预期,稳定居民消费心理。从长期看,一是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是保持城乡居民良好收入预期,提高消费者信心的关键。各级政府应把扩大就业和再就业作为目前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对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在政策上给予必要的税收优惠和信贷支持。要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真正降低农民进城务工的门槛,防止变相增加农民务工负担。二是要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支持和转移支付。现在我国的医疗、养老和失业保险等方面的制度已经出台,有的还待进一步完善。这些都必须尽早地落实到居民身上,让他们知道自己应承担多少。只有当居民对这些问题有了确实的了解,他们对未来的预期才会稳定,才会有安全感,才会知道为以后的生活准备多少银两,全面安排好自己的消费,打消“有钱不敢花”的顾虑。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4、调控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对不同的消费者群体实行交叉的侧重点不同的消费政策。消费者可以分为三个群体:高收入群体(富裕型)、中收入群体(小康型)和低收入群体(温饱型)。对高收入群体,科学引导,促进扩张大额消费。可通过购买特定消费品的收入减免所得税来调整其消费行为,以鼓励他们把金融资产转为实物资产,实行社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建立相应的消费环境和投资环境,吸引投资,尽量促进他们在旅游、文化上的消费,提高消费品位,引导其消费方向。对中收入群体,改善预期,增加即期消费。这一群体扩张其消费主要在以稳定收入和改变其心理预期为主。对于中等偏上收入者可以以消费信贷等方式引导一部分人员购房、买车;对于中等收入者可以增加其文化娱乐消费;对中等偏下收入者可以增加其耐用消费品的消费与换代。对低收入群体,主要是增加收入,提高购买力。从短期看,可以通过财政调控和财政扶持来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如增加低收入水平居民的补贴,增加对失业(下岗)人员的补贴,完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等等,以解一时之急;从长远看,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终究需建立在生产发展、就业扩大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