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消费的伦理反思(3)
2016-06-30 01:03
导读:柏拉图有言:“人是不断探究他自身的存在物”。换言之,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地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不断地反思自我、探索自我、
柏拉图有言:“人是不断探究他自身的存在物”。换言之,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地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不断地反思自我、探索自我、追问自我。正因为如此,人无法忍受无意义与无价值的生活和存在的空虚。所以人总是要超越现实的存在而创造理想的存在。而消费主义的价值观破除了人们对抽象的理想和意义的追求,使现代人把自我价值的实现寄托在了外在物上,这导致了现代人的精神追求更加不可实现性。
一次性消费摒弃了传统的节俭观念,使得自我受物欲的干扰和牵制。在传统的自然经济时代,人们崇尚一种“去奢从简”的价值观,社会在一种量入为出的节俭型经济状态中发展。人类社会处于一种和谐的自然状态中,在这个平和、安宁的世界里,人们的精神得以寄托,个人价值得以实现。
而今,在物质空前丰富的时代,现代人却深深地陷入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危机。人们曾经赖以维系其安身立命之所的精神家园丧失了,信仰的真空使人们孤独、困惑、彷徨、失落、颓废。反过来,人们受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驱动,盲目而疯狂地消费、纵情,寻求各种刺激来纵欲享乐,借以缓解精神压力。
扩大的一次性消费是物欲扩张的反应,而物欲加剧了自我的分裂。物欲的放纵加剧了灵魂的空虚,灵魂的失落伴随着无限制的物欲增长,从而造成了恶性循环,使得人与自我陷入了严重的矛盾冲突。一次性消费的流行正是这种矛盾的表征。所以,从人与自我的角度来看,一次性消费的兴起与扩大加剧了现代人的精神匮乏和自我分裂。
综上所述,一次性消费在现代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都带来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一次性消费与一定的伦理准则相冲突的结果,表1对这些问题与冲突进行了简要的归纳。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解决一次性消费的策略初探
一次性消费的泛滥违背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自我的和谐关系,因此寻求一次性消费的解决之道刻不容缓。解决一次性消费的基本指导思想是适度消费与和谐发展原则,即人类在生产过程中保持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在生活中,遵循合理消费观,净化社会风气,保持人类与社会的和谐;在个人内心,注重个人精神追求,充实精神生活,构筑圆满充实的精神家园。这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笔者从政府、企业与消费者的角度探究一次性消费的解决之道。
(一)政府角度
政府应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努力营造一个端正、淳朴的社会风气,唯有在和谐、端正的社会中,人性才能回归纯朴厚实,人与自然、社会也才能归于和谐。具体策略如下:可以联合社会公益组织,开展全民道德教育,提倡合理消费、适度消费,广泛宣传环保知识,爱护人类共有的家园;通过大众媒体的正确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引导人们树立正确、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消费观;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定相应政策规范并限制一次性用品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如提高一次性用品生产的进入门槛;引导一次性产品制造企业合理转型;促进一次性产品生产企业开发一次性用品的替代品;完善一次性用品的卫生检测、监督体系,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终端保证一次性用品的卫生安全性。
(二)企业角度
企业是一个社会组织,其一言一行对社会的影响不言而喻。企业应树立较强的道德伦理观念,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秉持互利原则,转变急功近利的利己主义行为,对自然、对社会、对消费者负责,兼顾企业、社会与环境三方的共同利益。具体策略是:积极研发、生产可持续消费的产品,如开发可重复消费的替代品,以减轻人类生活、生产对环境的压力;最大限度地使用节能、环保型材料,如在选择制造产品原料时,优先选择可回收利用或能降解材料,以及减少不必要的过度包装,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副作用;彻底转变通过广告等媒体对消费者的欲望进行挑逗的非伦理行为,引导消费者适度、合理地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