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与综合(4)
2016-07-02 01:03
导读:四、结论 为更好地阐释中国经济史中的变迁特征,要对经济人、文化人、伦理人和社会人等基本假设进行综合,可以坚持经济人基本假设,将经济理性看
四、结论 为更好地阐释中国经济史中的变迁特征,要对经济人、文化人、伦理人和社会人等基本假设进行综合,可以坚持经济人基本假设,将经济理性看作是个人学习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来考察,将文化、伦理、社会性等作为结构和环境等制约因素,引入到对经济人的分析中。对经济史中结构与变迁的研究和分析,基本方法论运用在各种理论中,也往往表现出多样性。分析中国经济史时,对理论和基本方法论的比较分析和融合的努力将继续下去。 诺斯和马克思理论中的制度变迁动力说,都表达了对学习和知识存量的重视。两种制度变迁动力说,各有其适应的层次和范围。自然禀赋等非制度因素对制度变迁的影响不可忽视。对中国经济史中制度变迁方式的分析,还需要借助诸如博弈论、演化博弈论等更加完善的分析工具和更多的案例加以分析。
[1]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2]Douglass c.North.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and Development[EB/OL].http:∥ideas.repec.org/p/wpa/wuwpeh/9309002.html,1993-09-01. [3]Douglas c.North.The Process of Economic Change[A].姚洋。制度与效率:与诺斯对话[C].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4]哈耶克。个人主义:真与伪[A].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C].上海:三联书店,2003. [5]孙圣民。新制度经济学与演化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的比较分析[J].制度经济学研究,2005,(7):48—52. [6]道格拉斯。C.诺斯。绪论[A].新制度经济学前沿[C].北京:经济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