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不稳定粮食价格的成因及影响分析(3)

2016-07-29 01:14
导读:1,实际货币供给和实际利率的影响。 实证研究表明,即期的实际货币供给和实际利率会影响即期FPI(Food Price Index),并且滞后一年的实际货币供给及其变化

  1,实际货币供给和实际利率的影响。
  实证研究表明,即期的实际货币供给和实际利率会影响即期FPI(Food Price Index),并且滞后一年的实际货币供给及其变化在5%的显著水平上对即期FPI也有影响,这说明货币政策对粮食价格的作用是比较明显的,或者说至少是不能忽视的:更为重要的是,冲击响应函数显示,中国FPI的变化似乎能永远被货币政策的变化所放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FPI与货币因素之间本来就有因果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可以证明这种因果关系确实存在),因此导致反馈能持续下去,货币政策的意外冲击会被由此引起的FPI的响应所增强。货币政策与粮食价格之间这种强烈的重复冲击关系使得稳定粮食价格的政策变得困难重重。因为货币政策与利率的调整影响到了国民经济的大部分行业,这样粮食价格通过货币政策与利率间接地与其它行业的经济运行状况纠缠在一起。
  2,通货膨胀的影响。
  长期以来,人们对粮价变动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因果关系一直存有争论,卢锋等人的研究回答了这个问题: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通货膨胀变动都领先粮食市场价格变动,因此是通货膨胀导致粮价变动,而不是相反。
  3,其它影响。
  实际汇率对FPI没有影响,原因是中国没有实行农产品的自由贸易,隔绝了汇率变化对国内粮食价格的影响。但是在发达国家,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例,实证分析表明:汇率对参与贸易的农产品价格有影响。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这种作用会逐渐显现出来。
  期货市场对粮食价格的影响甚微。期货市场的产生和发展能够消除农产品现货市场上幅度大、破坏性大的价格波动(R,R,Arrow,1999),从而实现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研究表明:虽然中国的小麦期货市场(以郑州商品交易市场为例)与国外的期货市场相关(以CBOT为例,Chicago Board ofTrade),但是相关性很弱。因此,在国外对实际交易价格有指导作用的粮食期货市场不足以影响中国的粮食实际交易价格,期货价格只是实际交易的结果。这只能说明我国的期货市场还不完善,一旦时机成熟,期货交易价格对粮食实际交易价格波动的抑制作用会很快呈现出来。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总体上讲,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环境还缺乏可靠的稳定保障。虽然避免宏观经济运行大起大落一直是政策制定者追求的目标,但是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各种人为因素还较多,离真正做到按照经济规律处理问题还有一段距离。各种宏观经济因素对粮食价格错综复杂的影响更加放大了本身就存在着缺陷的宏观经济体系在粮食市场上的作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宏观经济因素对粮食价格的冲击作用还没有引起相关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充分重视,制定政策的依据仍然停留在以往的结论上,所采用的方法一般也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三、不稳定粮食价格的影响
  
  在中国。大多数的农民不仅在生活方式上依附于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而且在思想上各种传统意识对他们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因此,他们一般是作为风险避规者出现在经济学者的视野中。虽然土地政策较之以前已经放宽了许多,但是在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而导致的不稳定粮食价格面前,广大农民做出的选择往往是被动的、消极的。因为他们既没有在政策制定上的“话语权”,也无法放弃“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无力自发地在短时间内改变农业种植结构,所以他们的理性选择就是种粮积极性大大下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下降以后,基本粮源缺乏保障,粮食安全问题再度面临严峻考验。此外,不稳定粮食价格还影响农业生产率、GDP和其它经济变量。
  
  (一)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问题,本文仅作浅显的探讨。供抛砖引玉。
  从长期看,我国粮食供求的趋势会越来越紧张。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我国人口在继续增长,根据预测,到2030年将达到16亿的高峰;另一方面,粮食增产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就是扩大播种面积,但我们的耕地面积却在减少。我国未来20年粮食供求缺口,一般认为在5%-10%之间,极端预测达到30%以上。
上一篇:营销渠道扁平化的交易成本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