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社会经济地位获得的制度与非制度路径:流动劳(2)

2016-08-31 01:31
导读:图1显示出在三种结构性分割机制作用下区分出的七种类型的劳动力。 在多元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中,绝大多数的流动劳动力处于上述图表中的第七类,他们


  图1显示出在三种结构性分割机制作用下区分出的七种类型的劳动力。
  在多元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中,绝大多数的流动劳动力处于上述图表中的第七类,他们是体制外二级劳动力市场中的体力或半体力工人、自雇佣劳动者和小经营者,一般来说,他们的收入较低,工作不稳定,职业上升流动机会少。有一部分流动劳动力就业于体制内(国有部门和集体企业),他们属于上述图表中的第四类和第五类,但多数情况下是第五类,即虽就业于体制内但实际处于二级劳动力市场,他们并不享有体制内正式职工的通常待遇,而实际的工资收入和工作待遇与第七类没有多大差别。只有极少数的拥有较多人力资本的流动劳动力属于第四类,他们处于体制内和一级劳动力市场,具有较高的收入、稳定的工作及职业晋升机会。大多数有较多人力资本的流动劳动力属于第六类,他们徘徊于一级劳动力市场与二级劳动力市场之间,时常在一级劳动力市场中因户口问题而遭受就业歧视。

  总而言之,绝大多数流动劳动力处于类似的就业状态,他们多数时候滞留在二级劳动力市场和非公有部门,收入和工作不太稳定,缺乏上升社会流动机会,依赖于社会网络,处于社会底层。不过,尽管如此,有少量的流动劳动力通过某些特殊途径改善了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状况,比如,挤入一级劳动力市场和公有部门,获得一份稳定的专业或管理职位,进而获取本地户口;或者,通过投资经商、购买房产以取得本地户口资格。这些现象必然导致了流动人口的社会分化,在流动人口中出现了社会经济的分层现象。然而,由于上述的三种结构分割因素的作用,流动劳动力的上升社会流动和社会经济地位获得面临一些特殊的障碍,迫使他们寻求特殊的上升流动途径和地位获得路径。这使他们的地位获得模式与非流动劳动力的地位获得模式十分的不同。非流动劳动力的地位获得过程受到正规的制度规则的保护和引导,而流动劳动力在谋取社会经济地位上升过程中采取的步骤,常常意味着突破现存的制度规则或在现存制度安排之外开辟新的路径。本文通过比较流动劳动力和非流动劳动力的地位获得模式的异同,试图论证这样一个观点:由于制度分割的作用,流动劳动力与非流动劳动力的社会经济地位获得的模型和规则不同,非流动劳动力遵循制度路径获取社会经济地位的上升流动,而流动劳动力则通过非制度的路径来改善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 中国大学排名

  流动劳动力与非流动劳动力的社会经济差异

  本研究采用的数据资料是中国社会院社会学研究所“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于2001年11-12月收集的全国抽样调查数据,调查采用多阶段复合抽样,从全国3300个市县级抽样单位抽取了73个市/县/区的408个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6240名16-70岁的居民进行调查,最终获取的有效样本为6193.经加权处理后,此调查数据的样本分布在基本的人口信息和主要的个人社会经济背景信息方面(包括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和就业状态等)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样本分布极为接近(参见表李春玲2005,18)。本文所说的流动人口是指居住于某一县或市但没有当地户口(本县或本市户口)的人,流动劳动力是指在某一县或市务工经商但没有当地户口(本县或本市户口)的非学生身份的在6193个样本中,有7.1%是流动人口[1],而在人口普查的数据中,约6.9%是流动人口。
  表1列出了流动人口与非流动人口在人口特征方面的异同。与非流动人口相比,流动人口的男性比例较高,同时未婚者和年轻人比例较高,而且农业户口的人比例较高。在流动人口中,57.4%的人年龄在31岁以下,88.2%的人是农业户口,29.8%的人未婚。
  表2列出了流动人口与非流动人口的阶层构成差异。流动人口中农业劳动者的比例远低于非流动人口,在非流动人口中,农业劳动者的比例为45.4%,而流动人口中,农业劳动者的比例仅为9.6%.由于流动人口主要在非农业领域从事经济活动或者是由农业领域转向非农领域,因此,应该把农业劳动者从样本中排除,来比较流动人口的阶层构成。如果排除农业劳动者,流动人口与非流动人口展现出不同的阶层构成形态。非流动人口中的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产业工人的比例较高,而流动人口中的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和商业服务业员工的比例较高。此外,非流动人口中的白领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所占比例(30%)远高于流动人口(12.5%)。而流动人口中的业主阶层(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所占比例(33.9%)远高于非流动人口(19.4%)。这些差异性反映出,流动人口与非流动人口的社会分层形态十分不同,并且,流动人口更可能获得的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阶层位置也与非流动人口十分不同,这必然导致两类人群的社会经济地位获得模式的不同。
上一篇:流动性过剩与地产、股市泡沫问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