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经济因素对二次世界大战中取胜同盟国的影

2016-12-06 01:02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浅析经济因素对二次世界大战中取胜同盟国的影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要】战时经济是一
【摘要】战时经济是一种非常经济,具有明显的集中性和部门发展不平衡性。战时经济的建立和运转是以破坏平时经济秩序为前提的,动员得越深入广泛,这种破坏就越严重,持续时间越长,国家和国民付出的代价就越大。战时经济建立不同的社会基础决定了战时经济持久力的不同,轴心国的战时经济持久力不强,而同盟国的战时经济持久力较强,这也就成了决定轴心国与同盟国战争中胜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战时经济 二战 轴心国 同盟国
  
  二战初期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取得暂时胜利,英、美、法、苏等同盟国受到重创,出现了暂时的被动。英、美、法、苏等国在出现先期失例的情况下,很快调整政策和策略,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1943年9月意大利法西斯投降,1945年4月德国法西斯投降,1945年8月日本法西斯投降。德、意、日法西斯的败亡和英、美、法、苏等同盟国的最终取胜,尽管是由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但经济因素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一、英、美、法、苏等同盟国在战时经济潜力上远远超过德、意、法西斯轴心国
  
  一个国家或集团所具有的战时经济潜力是由其平时经济实力决定的。英、法、美、苏等同盟国的经济实力相对强大,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的经济实力相对弱小。从1938年各国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中所占份额(百分比)来看,美国为28.7,苏联为17.6,英国为9.2,法国为4.5,德国为13.2,意大利为2.9,日本为3.8。德国虽然比英法略高,但与美国和苏联相比有很大差距,而意大利和日本则与所有盟国都有很大的差距。从1937年各国的国民收入来看,美国为680亿美元,苏联为190亿美元,英国为220亿美元,法国为100亿美元,德国为170亿美元,意大利为60亿美元,日本为40亿美元。美、苏、英、法四国之和为1190亿美元,德、意、日三国之和为270亿美元,美、英、苏、法四国的国民收入是德、意、日三国国民收入的4倍多。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二、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的侵略目标与其经济实力极不相适应
  
  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目标是要重新分割世界,因而不可避免地要与英、法、美、苏等强国大国决战,由此注定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战时经济规模必须达到相当大的程度,但是,德、意、日法西斯的战时经济基础与它们的对手相比却非常虚弱,根本支撑不起它们的侵略目标成需要的战争规模。在国内的总体经济实力和国内可供动员的经济潜力方面,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与英、法、美、苏等同盟国所存在原本就存在着巨大差距。这说明从国内的经济实力和潜力来讲,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的侵略目标与其战时经济基础极不相称。为了达到征服世界的目标,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还利用境外掠夺和“以战养战”等手段来组织和动员国外的战时经济潜力。这些手段虽然曾一度加强和扩大了法西斯集团的战时经济实力,但是也给法西斯国家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即加强了法西斯国家战时经济的对外依赖性。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其对外掠夺也相应扩大和加强,致使战时经济赖以运转的人财物力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必须依靠在境外通过军事征服来组织,于是,法西斯轴心国的战时经济基础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本土相对空心化趋势,重心越来越偏向境外。德国战时经济的外延性用希特勒的话来说是再清楚不过,他说:“不侵略外国的领土,不掠夺它们的资源,就不可能解决德国的经济问题。”日本战时经济的外延性与德国相比毫不逊色。“九一八”事变后,掠夺中国的人财物力已成为日本战时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日本国内贫弱的经济实力已越来越难以支撑战争的进行,因此战时经济的境外扩充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到1941年日本战时经济对外依赖性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日本之所以斗胆冒犯美国,用当时“企划院”总裁铃木的话来说就是“为了打开局面”,利用菲律宾、新加坡、印尼等国的丰富资源来弥补日本物资生产力的不足。上述情况表明,轴心国已经把夺取别国的原料产地和资源以壮大自己的军事工业基础作为确定战略目标的决定性因素,这样做的结果,使战时经济背上了越来越沉重的战争包袱,形成了夺取别国原料产地必然扩大侵略目标而扩大侵略目标必然加重战争负担的恶性循环。因此,法西斯,轴心国每侵略一地,虽然能一时性地掠夺到所需要的部分资源,但由于被侵略被占领国家的人民不会甘心接受奴役,不会甘心为侵略者去掠夺本国资源,而是以各种形式的反抗来回击侵略者,结果侵略者给自己脖子上套上了一条条绞索。这表明法西斯轴心国利用境外掠夺和“以战养战”的手段来组织和动员的外国战时经济是脆弱的,不稳定的,是不足以帮助其实现侵略目标的。
上一篇:经济型酒店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