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卫视运营的经济学分析(2)
2017-03-07 01:06
导读:三、东南卫视的特色定位对供求的影响 1、独特地缘优势、外部性对传媒内容产品供给的影响 (1)地理背景。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东南卫视是福建省对外宣传
三、东南卫视的特色定位对供求的影响
1、独特地缘优势、外部性对传媒内容产品供给的影响
(1)地理背景。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东南卫视是福建省对外宣传的主要频道,一贯立足于地域特色而面向全国。东南卫视隶属福建省
广播电视集团,与各地方台以及同类上星卫视相比,东南卫视有着自身独特的海西地缘优势——直面台湾,因此一直作为大陆与台湾交流最直接的前线和平台。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五缘”情深,凝聚了海峡两岸交流的诉求,赋予了东南卫视架设沟通桥梁的使命,同时也成为东南卫视相对于其他兄弟省级台的优势资源,“海峡”特色成为频道打造个性化品牌的首选目标。
东南卫视1994年建台,1998年就已成功落地台湾,成为了国内第一个落地台湾的地方媒体,为台港澳观众提供独具特色的华语电视资讯。与同类星级卫视、地方媒体相较而言,这是东南卫视最为特殊的地理优势和发展特色,也由此带来了很强的外部性。东南卫视也充分发挥了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的“五缘”优势,挖掘“海峡”资源,从新闻、综艺、娱乐资讯、文化、旅游等全方位凸显“海峡”个性,在全国电视行列树立了独特的品牌标识,不断推陈出新,打造精品。
(2)独特举措。东南卫视以此为出发点,定位于打造“全国一流的卫视频道,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流媒体,独具品牌特色的精品频道”。 东南台地缘特色和品牌定位对其传媒内容产品的供给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推出一系列充满海峡特色的自办节目带。如东南台的名牌节目《海峡新干线》就聚焦了两岸四地的政治、社会、民生,突出报道涉台新闻和祖国大陆的对台政策以及两岸交流往来等内容,在形式上与台、港、澳地区的新闻媒体接轨,是目前全国卫视中唯一一档有此类内容的特色节目,获得了较好的效益。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东南卫视还积极争取报道国台办组织的各种两岸重大交流活动,包括两岸媒体的联合采访。如2007年青藏铁路开通之际,东南卫视记者争取到了有限的“两岸记者青藏行联合采访团”的采访名额,搭上了进藏的首次列车,并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国台办新闻局和全国记协港澳台办领导的充分肯定。另外,由东南卫视等联合主办的“2006台湾十大焦点新闻”评选以及“2006两岸关系十大新闻”评选活动,也以评选的专业化、权威性得到了国台办的高度肯定,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此外,东南卫视还与中央统战部、农业部、
林业部、国家民委等国家各部委以及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的对台部门,台盟中央、全国台联、宋庆龄基金会等涉台团体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合作渠道。为其传媒内容产品的信息采集、制作、发布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和便利条件。
(3)经济学分析。一方面,东南台利用地缘优势制作出的一系列独具海西特色、台海文化色彩的传媒内容产品,这在全国范围内可替代性甚小,同类替代品极少;另一方面,台海问题始终也将一直是全国上下所共同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因而其受众的广泛性毋庸置疑。因此,东南卫视充满海西特色的自办节目特色定位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东南卫视在巩固并加大主打品牌节目的供给力度、强度,力求通过规模经济扩大其正外部效应、增加收益、扩大影响力方面是大有作为的。
2、受众差异对有效需求的影响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区拥有不同的文化和生活习惯,相应区域的电视观众对媒体的偏好在某种程度上也具备区域的差异性,对电视台的受众有效需求也起到了很直接的影响。 (1)文化背景。东南卫视位于有着独特文化背景和人缘优势的福建省。百分之八十的台湾同胞祖籍福建,两省人民血缘相通,民俗相似,民间信仰相同,因此,闽台两地许多风俗习惯、文化特征具有相似性。海峡两岸虽隔绝50多年,但海水冲淡不了浓烈的血缘,他们中许多人带着赤忱之心,回到祖家,寻根谒祖。所以,相对于其他兄弟省台,海内外的两岸同胞都更加认同东南电视台。这对于东南卫视而言是很大的地缘、人缘优势,也确定了其很重要的一部分特殊受众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