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财政对策(2)
2017-03-28 01:17
导读:为体现上述原则,在财政资金的安排上要始终遵循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明确地界定财政支出供给范围的基础上,区别轻重缓急,
为体现上述原则,在财政资金的安排上要始终遵循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明确地界定财政支出供给范围的基础上,区别轻重缓急,做到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在继续保证政府运转、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和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财政投入的同时,重点体现“三大倾斜”:向“三农”倾斜,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缩小各地区发展差距;向困难群体倾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大力支持经济发展,不断壮大和优化财源基础。
财政支持经济发展,关键是改革过去单纯依靠资金投入的老方式,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体制调节、政策引导等多种手段,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运行质量提高,努力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壮大和强化财源基础。为此,要突出以下重点:
1.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其终极目标是从现有的传统产业为主体转变为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目前既要支持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又要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还要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特别是要支持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重点,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发展之路。为此,(1)继续支持和壮大骨干传统产业。财政要逐步退出对一般竞争性、经营性领域的投资,集中财力对事关全省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重要产业和财源支柱企业加大投入力度。在对这些骨干传统产业的支持中,应避免一味扩大外延再生产,重点支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冶金、医药、化工、机械、建材等七大传统产业,像调整钢铁行业那样,培育一些大公司、大集团。(2)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信息、旅游等新型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3)大力支持发展服务业。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等行业;在服务业方面,提高商贸流通、旅游、餐饮、文化和社区服务等服务业质量,财政主要是配合政府,努力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体制环境。(4)支持促进农业结构调整。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促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调整,初步形成优势产业带和经济区;扶持畜牧、蔬菜、果品三大支持产业规模扩大和品种质量提高。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2.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已成为实现全省经济长远发展和振兴的重要依托,财政要把支持县域经济作为支持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和重点来抓,(1)下大力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要改革和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规范转移支付制度、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建立转移支付资金监控和绩效评价体系、加强县乡财政管理,提高管理水平。(2)大力支持发展县域特色产业。要发挥资源和现有产业优势,积极支持和引导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支持县域特色产业发挥聚集优势,提升技术层次,延长产业链,培育特色产业专业市场,建设各具特色、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3.支持重点项目。目前投资仍是河北省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同时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决定性因素,重点项目建设是省政府确定的两个重要支撑之一,财政应配合发改委等部门支持建设好“十一五”上马的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突出抓好钢铁、装备制造、石油化工三大战略支柱产业,发展一批纺织、食品、医药、建材、高技术产业园区和商品物流中心,抓好一批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机械装备企业和项目,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化基地。财政要运用国债专项资金,在确保中央要求基本投向的前提下,向这些重点项目倾斜,同时要加强在建项目的监管工作,履行好财政的职能。
4.支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化发展道路,由过去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低,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太大,经济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力不强的粗放式增长,转变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低代价增长。只有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因此,要加快支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集约化生产;支持发展循环经济,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技术创新,建立节约机制,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更加重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