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安溪茶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2017-03-29 01:10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福建省安溪茶业发展的战略思考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 要 福建省安溪县是
摘 要 福建省安溪县是全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茶业是安溪县的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被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本文将从分析安溪茶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入手,重点探讨安溪茶业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 安溪;茶业;发展战略;品牌
一、安溪茶业的现状
1.安溪茶业概况
安溪县是福建省泉州市辖下的一个山区县,境内气候非常适合种茶,素有“茶树良种宝库”之称。产茶历史悠久,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乌龙茶产地,其中铁观音乌龙茶全球闻名,被誉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
茶业是安溪的支柱产业。全县现有茶园总面积达40万亩,茶叶总产量4万吨,约占全国乌龙茶总产量的1/3强。安溪现有茶树品种64个,其中铁观音、黄旦、本山、毛蟹、梅占、大叶乌龙6个品种于1985年被定为国家良种。其中,著名商标“凤山牌”特级铁观音自1982年来已连续22年荣获国家金质奖以来, 2000年5月,被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指定为专用茶,成为我国的国茶。
2.安溪茶叶营销现状
安溪乌龙茶的内销市场目前主要有闽南市场、广东市场、长江流域市场和北方市场四大销售市场,年销量约18000吨。同时,安溪人也“走出去”,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开设了茶庄、茶行、茶艺馆,“安溪茗茶”的招牌随处可见。安溪县在2000年投资1亿多元在县城建成的“中国茶都”,是全国目前规模最大、功能最全,集茶叶贸易、茶旅游、茶科研为一体的茶叶市场,2002年该市场交易额就超过5亿元。
安溪乌龙茶的外销市场主要是日本、东南亚地区,近年来,乌龙茶的销售逐渐向其它周边国家辐射,并不断开拓欧美市场,产品已销往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量约17000吨,每年为国家创汇近4000万美元。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3.安溪茶文化
安溪茶文化氛围十分浓厚,从1988年安溪县举办了全国“铁观音杯”征歌大奖赛以来,茶乡民俗活动和“赛茶王”一年比一年更有气氛,之后先后举办了“中国茶都(安溪)茶文化旅游节暨铁观音乌龙茶节”活动,“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会”等。县里还投资建设了两园:集中外名优茶53个品种于一园的茶叶大观园;集休闲娱乐、历史古迹、茶园观光为一体的茶叶公园,丰富了茶文化旅游的内容。安溪茶文化旅游已被列为全国三大茶叶旅游线路之一。
二、安溪茶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安溪茶业近几年的发展让人称道,但是如果我们对其做深度分析,就会发现当中存在的很多问题,有的问题还比较尖锐,制约了安溪茶业的发展。
1.产业化水平还比较落后
安溪茶业企业虽然在当地遍地开花,但是大部分属于各自为政的小企业,企业难以做大;很多“内安溪”茶农自产自销,自己加工了茶叶后挑到县城的茶叶市场上卖,还停留在低层次的生产经营状况中,经营缺乏一体化。
当地茶叶企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部分企业缺乏现代的设备,生产效率低;规模普遍比较小,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不到60家,产品缺乏创新。
2.品牌推广力度不够
安溪有众多的茶叶品牌,一些在本地和邻近地区出名的牌子,却在省外缺乏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品牌推广力度明显不足。很多企业满足于传统的批发方式,认为做品牌得投入很多广告成本,还没有形成一个知名品牌,甚至很多茶叶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而是笼统称为“铁观音”。
3.无法应对“绿色壁垒”
茶饮料具有很多碳酸饮料所没有的独特功能,欧美人也在慢慢的接受了茶饮料,因此有人预言:21世纪是茶饮料的世纪。安溪茶叶的国际市场大有所为,但是,和很多中国的农产品一样,安溪茶同样有个硬伤:农药残留超标。面对发达国家筑起的“绿色壁垒”,安溪不少企业望而却步。因此,面对发达国家市场还是缺乏冲击力。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三、安溪茶业的发展战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