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技术创新协同能力的测度及其评价体系构建
2017-04-17 01:04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区域技术创新协同能力的测度及其评价体系构建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 要] 区域技术创新协
[摘 要] 区域技术创新协同能力对区域创新系统具有重大影响。构建一个较完善的评价体系,有助于对区域技术创新协同能 力的测度和分析。本文根据技术创新协同网络成员、协同过程及协同形式形成区域技术创新协同能力的测度框架,对 测度内容分配具体评价指标,并形成一个较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区域;技术创新;协同;评价体系
我国区域经济尺度下的城市在经济发展水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由于行政区划、产业间竞争、产业内协调和政府组织能力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区域经济系统内的企业、产业和城市之间缺乏创新体制和机制的协同,这种缺乏同样体现在区域的技术创新协同上面。技术创新协同的缺乏对于促进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协同提升、有效发挥技术扩散的福利效应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一方面,由于缺乏创新协同,资源和风险的约束将对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形成重大制约;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技术创新的协调和管理,即使产生创新成果也很难在相关产业和区域内扩散和共享,企业乐于单方面的模仿和抄袭,这又进一步削弱了创新主体的创新意愿。简单来讲,这种不利影响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有限的创新资源趋于分散;二是阻碍了技术创新的有序扩散;三是不利于在已形成的产业簇群的基础上形成创新簇群。
因此,区域技术创新协同研究对于形成区域技术创新协同网络、对于区域内技术创新资源的整合、对于加快区域内技术创新的有序扩散、对于形成并引导创新方向,对于促进并最终形成地区甚至国家级的创新簇群,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目前国内外对区域创新协同的研究较少见。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协同的关键要素、阻碍机制、技术创新协同网络的成员关系等方面,且多以理论研究为主。另外,在现有的评价体系研究中,即使对于区域创新系统,也尚未有较为一致合理的区域创新系统测度理论和方法。从现存的创新测度指标体系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大部分指标体系的指标都集中在系统的投入、产出和经济效果等方面,在测度形式上基本都是面向结果的综合评价,尚没有反映区域技术创新系统内部技术创新协同的相关指标体系。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因此,设计一个系统的、科学的、可操作性的、具有发展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正确评价区域技术创新协同能力的前提与基础。分析区域技术创新协同的测度内容并构建一个较完整的评价体系,将有助于丰富区域技术创新系统的研究内容,有助于开展区域技术创新协同的相关实证研究,并有助于对理论研究结果的检验。
本文首先根据技术创新协同的网络构成、协同过程及协同形式对区域技术创新协同能力测度对象进行分类,然后对测度对象分配具体评价指标,并最终形成一个能够用于实证研究的较完整的评价体系。
一、区域技术创新协同能力的测度框架
根据区域技术创新的协同网络成员构成、协同过程、协同形式的不同,可从不同角度对区域技术创新协同能力进行测度。
1.在区域技术创新协同网络成员构成方面
按照Cooke(1997)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定义,并结合文献的论述,我们认为区域技术创新协同系统是指由参与技术发展和扩散的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组成,通过市场中介服务组织的广泛介入和政府适当参与,利用区域市场进行资源协调配置的一个为创造、储备和转让知识、技能和新产品的相互作用的技术创新协同网络系统。如图1所示。因此,根据协同网络的成员构成来看,对区域技术创新协同能力的测度应包含以下内容:
(1)对技术创新主体的测度。即对区域内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测度;
(2)对市场中介机构的测度。区域技术创新协同的中介机构包括信息中心、咨询机构、经纪组织、评估机构、仲裁机构和交流中心等;
(3)对区域市场的测度。区域市场包括人才市场、金融资源、信息资源和基础设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