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问题及策略(3)
2017-05-04 01:02
导读:(5)突出城市个性特点,树立城市生态风尚。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特有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建设条件,要尊重、研究、发扬自身的特点,根据自己的特
(5)突出城市个性特点,树立城市生态风尚。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特有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建设条件,要尊重、研究、发扬自身的特点,根据自己的特点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从一个或几个侧面,抓住优势,体现个性。制定实际的、具有自己特色的生态城市
建设方案。融“山水城市”、“园林城市”、“花园城市”、“田园城市”、“森林城市”、“卫生城市”、“健康城市”、“绿色城市”等于一体。既体现生态城市建设的优势,又给人们一个醒目的形象。为有利于生态城市的建设及其成果的保护,管理者应建立制度,提倡良好的公众环境行为,形成生态城市的规矩和风尚。
(6)重视城市间、区域间的合作。城市和区域是密不可分的。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两者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城市及区域间不断地在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城市越发展,这种交换就越频繁,相互作用就越强。生态城市的建设特别要强调城市间、区域间的分工协作、协调发展。不仅要注重自身的繁荣,还要确保城市自身的活动不损害其他城市的利益。
三、结论
如果逐步实现了思想的转变、意识提高、观念更新、理论深化、标准统一,就有了扎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再通过实施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完善体系、协调监控、推进市场、公众参与、营造风尚、城区合作等有力措施,生态城市建设将会稳健有序的进行。尽管任重而道远,面对挑战,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一个个繁荣和谐的生态城市将会在中国出现。
【参考文献】
[1]崔雪松、李海明:我国生态城市建设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07(2).
大学排名
[2]陈天鹏、陈雪丽:生态城市建设管理主体研究[J],商业时代,2007(13).
[3]张国明、卞延彬:建设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城市[J],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4).
[4]孙国强:循环经济的新范式: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理论与实践[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