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资源约束下欠发达地区技术创新的政策选择

2017-05-25 01:01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资源约束下欠发达地区技术创新的政策选择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内容摘要:资源约束制
内容摘要:资源约束制约欠发达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良性的超常规发展只能依靠技术创新,而如何优化选择技术创新支持政策意义重大,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资源约束 控制型资源 技术创新 欠发达地区 选择
  
  区域经济是一个社会、经济、生态综合系统,它是由资源、人口、环境复合而成,并且是在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历史中产生并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欠发达地区由于观念和体制的滞后以及资源约束,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其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避免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并实现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崛起,进行技术创新和创新政策的优化则是政府和企业的必然抉择。笔者将对这些问题逐一探讨。
  
  资源约束对欠发达地区的负面影响
  
  区域经济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三大部分。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水、气候、生物、矿产等五大资源;经济资源主要指工业、农业、交通与通讯业、建筑业、商业、财政金融业、科技信息等产业内部可挖掘的经济潜力;社会资源则以人力资源为主,主要包括人口、劳动力、科技人才三大资源及为人力资源服务的教育、文化、科技、体育等基础设施。资源是宏观经济活动主体所面临的外部条件,是宏观经济活动开始进行之前由外部环境事先给定的。同时,资源是一种动态的概念,是经济学中的一个范畴。而一个地区所拥有的资源在数量和品种上的有限性及分布上的地域性,则形成了该地区的资源约束条件。资源约束对经济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它限制着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并使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特征。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事实上,经济发展首先是由发展的资源约束条件造成。从物理学角度看,万物都由能量生成,经济发展在根本上涉及到能量及其由之产生的各种具体物质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问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内能消耗、熵增加和生态系统承载力三个系统性的问题,发展问题实际上就是由此产生的。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发现,自然界能量的数量在传递和转化过程中保持不变,即能量守恒。然而,事实上能量守恒定律的一个更加重要的意义表明,一个系统内能△U 的增加(变化),等于系统吸收外界的热量Q 和外界对于该系统所做的功W ,即d U = d Q d W。 一个系统要做功,要么消耗内能,要么吸取系统外部的能量。社会经济发展在本质上是一种能的使用、消耗和转化行为。发达地区因其在经济上居于“先发”地位,市场贸易中表现为资源输入,显示出其在吸取外部资源、增加“内能”上的优势。而欠发达地区,因其经济技术落后,市场贸易中表现为资源型的初级产品输出,经济发展中的内能消耗与补充主要局限于区域内解决。形成了欠发达地区大量耗用能源而遇到严重的资源承载力约束,此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第一个约束,即内能消耗与补给约束。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揭示,熵同样是一个表示系统内部特征的量。根据卡诺(S. Carnot) 等人的论证,在一个系统内部,随着能量的不断使用,不能再作功的无用能是不断累增的,即总的熵不断增加,从而形成了熵增加定律。有机体系统要摆脱死亡,唯一的办法就是向环境中不断吸取负熵,以平衡熵增机制,维持系统均衡。在一个地区中,经济增长依赖于大量能源消耗的支持,而经济增长过程中消耗的大量能源,会导致熵的不断积累,包括与熵的具体化形式相联系的废水、废气、废物的大量增加。熵增加会大大扩展经济发展的负外部性,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和生命维持系统功能弱化,使生态可持续性出现问题。而生态可持续性又是经济可持续性与社会可持续性的基础,从而使得维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系统均衡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在熵平衡机制上,发达地区利用自己的科技优势和经济上游地位,通过向经济位势低的欠发达地区大量吸取负熵(资源和利润),并大量转移高污染、高能耗产业以及熵扩散等负外部性输出行为,而维持了发达地区内部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均衡发展。欠发达地区则完全不同,因其经济位势低,向系统外部特别是向发达地区吸取经济负熵与转移负外部性的能力要弱得多。正是这种发展的约束条件差异,造成了一些发达地区大量消耗能源,而处于经济低位势的欠发达地区,则更多地要从本区域内部吸取负熵来推动其经济发展,并把由经济发展带来的熵增加及其它负外部性积累在区域内。这便构成了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约束,即熵增加与负外部性约束。把内能消耗控制在经济资源能够承受的限度内,把熵增加控制在生物圈的承载力以内,致使“累积性因果循环”关系产生一系列的“马太效应”,即:使发展快的地区经济发展更快,慢的地区经济发展则相对更慢,从而拉大了地区间的经济差距。
上一篇:增值税简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