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呐喊》、《彷徨》的越南语译本(3)

2017-06-27 01:02
导读:中国和越南都属于亚洲地区,而且越南还属于"汉字文化圈"中的主要的三个国家之一(日本、朝鲜、越南)。汉语口语和汉字传入越南以后,曾有机地与本

  中国和越南都属于亚洲地区,而且越南还属于"汉字文化圈"中的主要的三个国家之一(日本、朝鲜、越南)。汉语口语和汉字传入越南以后,曾有机地与本国语言相结合,被广为接受和使用。因此,吸收中国的语言和文化是越南十分悠久的传统。长时间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所以两国的传统文化有较多共同之处或相差不远。因此,越南译者翻译鲁迅短篇小说颇有优势。如:在鲁迅的《阿Q正传》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断子绝孙的阿Q!"远远地听到小尼姑的带哭的声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中国封建传统道德观念,一个家没有子嗣就是最大的不幸,不生儿育女是对祖宗最大的不孝。在中国人的观念中,骂人"断子绝孙"是最刻毒的咒语。而可能在西方社会,这种观念要淡薄得多,尤其是在追求享乐的现代年轻人中,断子绝孙对个人和家庭而言无足轻重。可是,对越南人来说,这种观念是熟悉的,根本无须加上任何解释,因为越南曾很长时间受中国封建礼教的思想影响。
  翻译不仅仅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不仅仅是语言的现象。为什么翻译(翻译的动机),翻译什么(作品的选择),怎么翻译(翻译的方式),都与特定时代的文化、政治需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都被打下了深深的时代印记。不了解一个时代,就无法理解一个时代的翻译;不了解翻译家的背景也无法理解他们的文化理想、价值追求和政治关怀。
  二、《呐喊》、《彷徨》越译本的翻译特点
  风格的翻译被认为是翻译的最高境界。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作语言的正确传达。风格翻译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译者不但具有深厚的双语功底,广博的知识,相当的文学眼光,还要具有熟练驾驭译入语语言的能力。我们可以从译者时代、译者地域、译者职业等方面来了解翻译家为何那样翻译。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1。折射译者时代特色的译文
  文学作品有时代风格,文学译品也应有时代风格。翻译史证明,伟大的文学作品在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译本。这是因为每一个时代都有它对伟大的文学作品的理解,都要求伟大的文学作品为自己的时代服务,甚至要符合那时代的政治需求。为了传达好原作风格,译者必须深入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对作品做透彻的理解;但是仅仅做到这点还不够,翻译还需要注重效果,即不能不顾读者对象和时代需要。
  通过对四位译者的译本比较,可以发现四种译本在语言形式上有明显不同。在选词上,张正比潘魁多用新词来描写,而且多用书面语,读起来觉得比潘魁委婉。原因是张正的译文比潘魁晚几年,虽然时间相隔不长,可是在此期间,越南的政治情况还没稳定,越南语经历了一些转变,而且潘魁和张正的社会观、审美观和创作个性有所差别。比如说,鲁迅小说《伤逝》的题目被潘魁译成《i tình i》(译成汉语是《情啊!情》),而张正就将《伤逝》译为《Tic thuong nhng ngày 》(译成汉语应该是"悲伤地怀念往日"的意思)。从两位译者对《伤逝》的题目的译法来看,他们都不按"伤逝"这词本意("伤逝":悲伤地怀念去世的人②)而根据自己对小说内容的理解来翻译题目。潘译带有很浓的口语风格,像一声叹息似的,题目显得通俗,张译却具有书面语色彩。总而言之,潘魁在词汇句法上都更接近熟悉的日常口语,而张正的译本是四人之中最表现出时代性特征。简芝的译文中错译与误译的地方最多,有些地方不知是故意删除还是漏译了,多少影响到译文的质量。简芝的选词明显旧了点,使读者对一些词会产生不解。
  2。反映译者地域特色的译文
  不同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对作家的思想感情、文化素养、审美心理都有深刻的影响,必然使作者的风格带有地域特征。文学翻译是个艺术再创造过程,译者由于所处地域不同,其译文在词汇上必然表现出地域色彩。
  潘魁家乡位于越南中部,张正与胡浪生于北部,而简芝却长期住于南方西贡,生活地域的不同也对他们的译本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语言表达方面。个人所受的思想艺术观念、政治观念也有差别,有的支持革命,有的提倡要革命救国但不要共产党,有的只是纯粹是自由学者,或者是生活在帝国主义统治下的爱国学者。他们的政治追求与思想不同也给译本带来一些影响。小说《祝福》共有四个版本,分别是由潘魁、张正、胡浪、简芝译的。《祝福》这样一个简单的题目,在四个译本中却有四种不太相同的翻译:chúc phuóc(潘魁)、LCphúc(张正)、Chúnphúc(胡浪)、L chúc phúc(简芝),虽然每个译者翻译的题目都跟原文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若仔细分析会分辨出它们的不同。胡浪是用汉越词① 的读音直接译出来的;潘魁也跟胡浪一样是直接译出的,但是他的后面一词带些口语色彩,而且还是前期比较常用的词,这也证明潘魁的译本是比较早的;简芝的加上了一个词"L",试图强调这是一种习俗、节日(译成名词性词语),后面的还保留汉越词的读音;张正是唯一将题目译成较纯越南语的,意思也还是很准确的,所以说张正的译本用语相当规范而且符合现代越南语。
上一篇:从汶川地震看自然灾害应急物流配送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