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分析新时期扶贫政策(3)
2017-07-02 01:31
导读:三、“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对当前我国扶贫政策的启示 通过深入分析“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不足,对我国当前扶贫政策的制定提
三、“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对当前我国扶贫政策的启示
通过深入分析“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不足,对我国当前扶贫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一)人力资源(软件)开发值得特别关注
“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表明人力资源(软件)开发在长期能够有效地提高扶贫效率。由于“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期限相对较短,而农村地区对基础设施的需要又极为巨大,要在短期内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扶贫投入就只能以物质投资为主。这些物质投入为改善贫困农户的基本农田、灌溉条件等生产性基础设施和贫困社区的水电路等公共设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不应该忽视人力资源开发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对农村教育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公共投资在长期非常有利于缓解贫困。贫困农民需要健康和技能来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利用市场和在城镇从事非农就业的能力也进一步验证了上述发现的可靠性。事实上,最近几年人力资源开发正受到更多的关注。
(二)扶贫工作应结合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面向当地自然资源的保护兼顾开发式的扶贫政策是我国扶贫工作今后需要关注的问题,对此战略,我国应逐步增加资源开发的技术含量,以提高开发效率,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扶贫政策也应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增长和公平的目标。贫困人口能够获取收入的最重要资产是劳动力,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无论对农村扶贫还是城市扶贫都具有关键意义。经济发展的早期,劳动力相对丰富,资本相对短缺,根据这个特性,应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劳动力相对密集的区段为主,使只有劳动力的贫困人群能够充分就业,分享经济发展的好处;随着经济发展,资本积累,资本由相对短缺变为相对丰富,劳动力由相对丰富变为相对短缺,比较优势发生了变化,应进行产业升级,发展资本更为密集的产业,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就业,同时劳动力的工资和收入水平也必然随着经济发展而提高,增长和公平的双重目标就能够同时达到。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三)扶贫需要逐步消除城乡、地区的分割
“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想使扶贫更加深入、有效,就需要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地区的分割,让农民能够更多地分享经济增长中不断出现的机会。打破城乡分割、实现城乡一体化是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改革的重要内容。但这项改革进展缓慢,目前还远远没有完成。我国城乡、地区间的分割所造成的对城乡人口流动的限制,以及对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在
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区别对待,严重妨碍了贫困人口从经济发展中受益。而这使得实现扶贫目标更加困难。所以,政府最近采取的措施和试点都致力于减少城乡人口流动的障碍并使农村流动人口享有平等的权利,同时向农村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扶持,改革农村公共财政体制等。这些努力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国良.我国扶贫政策:趋势与挑战[M].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曾文蛟.从效率和公平角度看我国扶贫政策的发展[J].发展,2007(5).
3、苗齐,钟甫宁.我国农村贫困的变化与扶贫政策取向[J].我国农村经济,2006(12).
4、匡远配.我国扶贫政策和机制的创新研究综述[D].我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