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观的创立和完善(2)

2017-07-05 01:18
导读: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启动和展开的。邓小平在改革启动之初就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启动和展开的。邓小平在改革启动之初就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时邓小平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需和必然包括所有制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通过改革实现经济体制的转型,必然要求突破社会主义的传统模式,重塑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进而创新社会主义理论,开辟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
  其实,经典作家们早就指出,一个社会的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是互为条件、相互规定、相互证明的统一的整体。由于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社会与经典作家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属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那么,探索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应该建立何种经济制度体系,正如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所指出的“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一样,必须首先认清当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和邓小平同志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再认识。邓小平强调,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二、中国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观的创立
  邓小平在理论上对整个新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探索和展开过程,同对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探索和展开过程是同步的。认真阅读邓小平著作,可以发现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在经济制度方面的本质特征的探索和认识,是一个逐步展开、逐步深化的过程,有着三个“质”的不同的阶段。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第一阶段,1979年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公有制 按劳分配。他说,“我们从实践理论上和理论上,都批判了‘四人帮’那种以极左面目出现的主张普遍贫穷的假社会主义。我们坚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原则。……也就是说,我们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这段论述,反映了当时全党的认识都还处在拨乱反正阶段。
  第二阶段,在1985年前后,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 共同富裕。1985年3月,他讲,“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这段论述与1979年的论述有两个重大区别,也是两个重大发展:一是从坚持公有制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从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发展为坚持共同富裕的取向。之所以有这样的重大发展,最根本的原因,是改革开放实践的展开。到80年代中期,包括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企业在内的非国有成分,无论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还是在工业生产中,都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商品交换和市场调节的范围也越来越大,而且促进经济发展的效果相当明显。这就为突破“一大、二公、三纯”的所有制结构提供了实践依据。
  第三阶段,在1986年9月以后,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又有重大发展。此时,他认为,社会主义=发展生产 共同富裕。1986年9月,他说,“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在1992年初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了新概括,这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这个新概括里,他没有提到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的问题,这不是一般性用词的变化,而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认识深化和邓小平新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观形成的一个标志。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时至今日,理论界对这个新概括内涵的理解也并不完全一致。也许正因为这个新概括没有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三个方面给出具体规定,加上现实中各地的改革实践与中央的政策规定出现巨大反差,才使人们在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产生了疑虑、彷徨和困惑。征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细察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背景,现对社会主义本质论进行再认识:
  第一,如前所述,所有制、经济体制和分配方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既然承认并在实践上选择了市场经济体制,则继续固守单一公有制和传统分配方式已无可能。因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型”等等提法,在逻辑上都内涵着改革传统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制度意义。
上一篇:中部崛起的出路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