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资源型城市转型条件分析(3)

2017-07-05 01:18
导读:欧洲萨尔区和英国蒂斯区(产煤地域)与我国煤炭型城市具有许多类似特征,20世纪50年代因煤炭产业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危机,区域经济经历了重大的重构

  
  欧洲萨尔区和英国蒂斯区(产煤地域)与我国煤炭型城市具有许多类似特征,20世纪50年代因煤炭产业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危机,区域经济经历了重大的重构;70年代和80年代因全球和欧洲钢铁工业发生重大危机,再次引发类似于目前我国东北煤城的结构性矛盾和困难。在过去150多年来,经历了几次重大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竞争、货币、成本和价格等条件。煤、钢危机实质上成为整个区域经济危机的根源。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摆脱了资源型产业的制约,经济重新得到了振兴。
  
  (四)发展中国家资源型城市面临严峻态势
  发展中国家资源型城市发展遇到了同我国相同的问题。由于很多国家长期以来是发达国家的殖民地,发展单一资源型产业,其经济发展模式多是初级产品出口导向型,虽然近年来致力于发展多种产业来努力构建合理的产业结构,但对优势资源的依赖性仍然很强。数量众多的资源型城市面临严峻态势,如矿竭城衰的威胁;产业结构单一、序次低、经济效益差;交通、通信及房屋建设水准低,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差;环境污染和环境灾害相当突出;矿业城市社会保险、社会保障工作滞后,社会就业压力比较大,等等。目前发展中国家资源型城市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方法,成功的案例较少。   二、国内条件
  
  (一)机遇:经济结构大调整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科技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发达国家和地区鉴于资源枯渴、污染严重、劳动成本升高,传统产品失去竞争力等因素的考虑,更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附加值、市场前景乐观,为了争夺21世纪高新科技制高点,加快了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整速度。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迅速融入这次产业结构调整的浪潮中来。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二)挑战:资源型城市发展诸多问题
  一般而言,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都遵循开发建设—中兴鼎盛—经济衰退—产业调整—繁荣发展的过程。在前两个阶段,资源型城市问题并不突出,但发展到中兴鼎盛之后将会出现较多问题。
  全国现有矿业城镇426座。其中地级市79座,地级区盟7座;县级市100个,市属县级区25座;县城179座,建制镇36座。在这426座矿业城镇中,处于成长期的84个,鼎盛期的291个,衰退期的51个。从建城条件看,由于我国是参照前苏联的“一矿一城”模式,因而在现有的资源型城市中均进行了配套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尽管不够完善甚至有些破旧,但总体上讲已具备了城市发展的基本条件。我国城市化率由1949年的10.6%提高到1999年的31%,400多座矿山城镇的兴起可谓功不可没,这是矿业为我国城市化作出的特殊贡献。由于矿业城市多是在荒无人烟或人烟稀少的穷乡僻壤,都是在偏僻落后地区兴起的,其中很多又是老、少、边、穷地区。因此,矿业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区域经济格局,对于脱贫致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然而,这些昔日的辉煌渐成历史,如今的矿业、矿工、矿山和矿城,即“四矿”问题就像迟暮的英雄,正面临着深刻的危机。如:原有机器设备的闲置和再利用问题、原有劳动者的再就业问题、区域及行业产量、利润下降及经济萧条问题、环境污染严重和生态破坏问题等。“四矿”问题直接涉及的城镇人口有1亿之多。有人将“三农”、“四矿”并称,颇为中肯。因此,高度重视和解决“四矿”问题,有着非常现实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此外,我国相当多的资源型城市是建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这些城市的兴起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有的已成为区域性的中心城市,如果因资源产业的衰退而放弃这些城市,定会对该区域的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后果。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三)走出一片天: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成功案例
  我国资源型城市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广泛关注,许多资源型城镇正在努力探寻一条符合自身条件的发展之路。目前,出现了一些比较成功的案例。
上一篇:中国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观的创立和完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