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我国宏观调控的新模式:高位控制模式(3)

2017-08-04 06:53
导读:在运用紧缩措施来对付经济向上惯性的过程中,如果紧缩力度过小,或经济惯性突然变大,都可能使经济增长率超过潜在增长率,进入过热状态。这样,经

  在运用紧缩措施来对付经济向上惯性的过程中,如果紧缩力度过小,或经济惯性突然变大,都可能使经济增长率超过潜在增长率,进入过热状态。这样,经济就进入新一轮的波动周期,宏观调控也进入下一个调控周期,重新开始对经济过热的纠正。但如果调控得当,经济过热的来临时间会大大推迟,程度也会大大减轻。
  总之,高位控制模式在第一阶段以中等强度的调控为主,目的是及时制止经济过热,使经济增长率从上升转为下降;在第二、三阶段以微调为主,目的是抑制经济的向下或向上惯性,将经济增长率尽可能长时间地稳定在潜在增长率附近。
  从以上三种调控模式的比较可以看出,高位控制模式的特点是中等力度调控与微调相结合,能及时制止经济过热或过冷,保持经济的高位运行,因而效果最好。逐步升级模式由于调控力度太小,容易延误调控时机,因而经济波动幅度偏大,但仍大大好于大起大落模式。
  二、高位区间上下限的确定与判断标准
  高位区间的范围要尽可能小一些,以便将经济增长率控制在潜在增长率附近。于是潜在增长率就成为确定高位区间的重要标准。但要准确测算潜在增长率是很困难的,何况它每年都在变化,因此只能测算出一个参考数值。根据数学模型计算,近期(3—5年内)我国潜在增长率大约在10%左右。但具体是多少,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
  从各国经济实践来看,当经济增长率超过潜在增长率后,会产生通胀压力,出现经济过热。因此过热(包括偏热)就成为经济增长率超过潜在增长率的重要标志,过热时的经济增长率也就成为高位区间的上限。
  如何判断经济是否过热呢?主要有三个标准。第一个是总量标准。如果通胀率超过3%,说明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经济出现过热。第二个是结构标准。经济增长过快,会打破原来的均衡,出现一些部门突然加速发展,另一些部门一时跟不上,落在后面,产生瓶颈现象,引起结构失衡,如煤电油运紧张。落后部门为了满足快速发展部门的需要,不得不超能力扩张,一些效率低、浪费多、污染严重、危险大的小煤矿、小水泥厂、小电厂、小钢厂等也纷纷上马,从而降低了经济效率。因此必须将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一点,让落在后面的部门跟上来,以形成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高效发展。我国2004年的经济过热就表现为初期的结构失衡和后期的总量失衡。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第三个标准是环保标准。环保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人,而且每个建设项目都要有相应环保标准。如果经济发展过快,不仅会占用大量资金,而且萝卜快了不洗泥,一些地区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往往降低环保标准。2006年我国化学需氧排放总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等指标非但没有按照十一五规划所要求的每年有所下降,反而显著上升,其原因之一是经济增长速度偏快,忽视了环保。将经济发展建立在牺牲环境的基础上,不仅十分危险,而且得不偿失。即使实现了现代化,如果环境已不适合人居住或大多数居民的健康受到严重损害,现代化也就失去了意义。正是由于环保至关重要,2006年我国政府采取紧缩措施,抑制经济偏热,其原因之一就是出于环保的考虑。
  上述3个指标,任何一个发生失衡,都说明经济出现过热,需要将增长率降下来,它决定高位区间的上限。除了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经济是否过热外,经济监测预警体系也很重要,它包括3种指标,即先行指标,如投资增长率;同步指标,如经济增长率;滞后指标,如通胀率。其中投资增长率作为先行指标至关重要,它是能否抢占宏观调控先机的关键。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经济过热必是投资过热造成的。如果能及时制止投资过热,就能大大减轻经济过热的程度,做到见事快,动手早。我国几次经济过热所以能及时制止,就在于发现投资过热后果断采取了紧缩措施。
  制止过热,必然要引起经济增长率下降,降多少为好呢?这就涉及到高位区间的下限问题。从经济过热的发生、发展过程来看,在初期经济没有过热,并且实际增长率低于潜在增长率,因而有加速增长的内在和外在要求,但由于不知道潜在增长率的准确位置,往往增长率提高过大,出现过热。由此可知,经济过热前的增长率没有超过潜在增长率,它可以作为高位区间的下限和经济增长率下降的底线。实际上,底线还可以稍高一些。因为经济过热前的增长率一般要低于潜在增长率,因此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底线或高位区间的下限可以稍高于过热前的经济增长率。我国的实践也证明了这点。2003年底我国经济增长率为10%,经济运行平稳,没有出现过热。2004年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出现过热,政府采取紧缩措施,将经济增长率降下来,但也没有降到10%,而是10.1%,比过热前高0.1个百分点。
上一篇:关于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