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宏观调控的新模式:高位控制模式(5)
2017-08-04 06:53
导读:信贷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具有如下三个优点。第一个是信贷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有很强的相关性,根据数学模型测算,信贷增长率变动1%会引起经济
信贷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具有如下三个优点。第一个是信贷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有很强的相关性,根据数学模型测算,信贷增长率变动1%会引起经济增长率变动0.87%(当然这只是一个参考数值),也就是说信贷增长率的变动能立即引起经济增长率的相应变动。这就为利用信贷来调控经济增长率,使之达到政府的预期目标提供了可能。
第二,信贷增长率具有良好的可控性,既可以间接调控,也可以直接调控,主要方法有:(1)道义劝说或窗口指导。政府从维护总量均衡的全局出发,提出适度信贷增长率的指导意见,劝告各商业银行遵行;(2)如果劝说无效,可以变动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银行的贷款增长率;(3)以惩罚性的利率定向发行央行票据来限制信贷增长率过高、超过政府指导意见的商业银行的放款;(4)如果上述方法仍不奏效,政府可提出指令性意见,要求银行必须将信贷增长率控制在政府要求的水平。
第三个优点是调控空间大,伸缩性强,具有良好的渐进性,可以有效对付经济惯性。它的操作过程是:在高位控制模式的第一阶段,用中等力度来降低信贷增长率,以制止经济过热,使之由上升转为下降;在第二阶段,用微调方式来连续小幅度提高信贷增长率,以对付经济惯性的向下冲力,防止出现大滑坡;在第三阶段,也就是经济增长率由下降转为上升后,以微调方式来连续小幅度降低信贷增长率,以对付经济惯性的向上冲力,防止经济过热。总的原则是要尽可能实现信贷增长率的平滑化,既不要大升,也不要大降。
需要指出的是,政府或央行调控信贷增长率是经济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一般来说,在货币领域,凡是央行只控制总量,不管资金具体使用,而由商业银行或经济主体自行决定的都属于经济手段。例如,央行规定各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就是一种经济手段。第一,它只管总量,不管资金具体使用;第二,资金具体分配不是由行政机构,而是由自负盈亏的经济主体,即商业银行自行决定。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信贷增长率与准备金率一样,都属于经济手段。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当然,信贷调控也有弱点。例如在经济过热时控制信贷规模,降低信贷增长率,虽然削弱了企业投资能力,使他们由于缺乏资金(我国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是银行贷款)而不得不减少投资,但不能减少他们的投资需求,他们的投资冲动仍然十分强烈。这对防止过热反弹是一个威胁。解决的办法是提高利率,增加企业的投资成本,使他们不得不降低投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利率是保持总量平衡的第三道关口,如果信贷调控仍不能制止经济过热,提高利率就可以将企业的投资冲动降下来。利率的作用还不至于此,它对消费的影响也很显著。正因为利率的升降对总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影响很大,所以发达国家都以利率为主要调控工具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但是,利率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如传导过程长,效果不稳定,特别是我国没有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因而它不能成为我国主要调控工具和中介目标。但作为辅助工具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货币供应量、信贷增长率、利率既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也是保持总量均衡的三道关口。它们之间是相互依赖、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第一,货币供应量是基础,如果滥发货币,使企业和个人掌握的货币过多,则企业即使不从银行贷款也有足够的资金来过度投资,信贷调控也就失去了效力。第二,信贷增长率是主要调控工具,依靠它可以将经济增长率控制在政府所希望的水平,避免经济大幅度波动。第三,利率是辅助工具,可以弥补信贷调控的不足,两者可以联合使用:当经济出现过热时,政府在降低信贷增长率的同时,可以适当提高利率;当经济出现过冷时,政府在提高信贷增长率的同时,可以适当降低利率。此外,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十分完善,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有时会很强烈,因此中央政府的行政干预也是必不可少的。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四、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