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我国宏观调控的新模式:高位控制模式(4)

2017-08-04 06:53
导读:以比过热前的经济增长率稍高一些为高位区间的下限或经济下降的底线是一个逐步趋近潜在增长率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底线探察法。它有两大优点:第一,

  以比过热前的经济增长率稍高一些为高位区间的下限或经济下降的底线是一个逐步趋近潜在增长率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底线探察法。它有两大优点:第一,避免了经济的大落。一般认为,经济一旦进入下降通道,增长率会有较大下降,但底线探察法告诉我们,经济增长率只需下降到过热前水平或稍高一些就可以了,从而可以主动采取措施,避免经济增长率过多下滑。高位控制模式的优越之处也在于此,它保证了经济增长率即使下降,也是在高位上。第二,它能逐步趋近潜在增长率。在潜在增长率不变的条件下,每次经济增长率下降的底线都稍高于过热前水平,会使它越来越接近潜在增长率。例如,假定潜在增长率为10.5%,经济过热前的增长率为10%,过热时的经济增长率为11%,政府将经济增长率降低到比过热前稍高一些的水平,如10.1%,这就更接近潜在增长率。如此循环下去,将会越来越接近潜在增长率。但如果潜在增长率发生变化,则要做相应调整:当潜在增长率上升时,底线要相应提高一些;当潜在增长率下降时,底线要相应下降一些。同时要将时滞因素考虑进去。
  在高位区间的上限和下限确定以后,宏观调控就有了明确目标,但要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有得力的调控工具。 三、调控工具的选择和联合使用
  宏观调控的工具很多,其中货币供应量、信贷和利率最为重要,构成调控体系的基本框架。
  首先来看货币供应量。货币的发行应该有相应的物质保证,如果滥发货币,超过总供给,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因此,货币供应量是实现总量均衡的第一道关口。弗里德曼将它作为制止通胀的主要手段,欧美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也曾将它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虽然美联储后来以利率取代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但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将它保持在与总供给大体相等的水平,仍然是美国货币政策的基本原则。或者说,它是在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基础上来发挥利率调节作用的。
  从1998年开始,我国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对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经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货币供应量的过度增加,为防止通胀奠定了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仍然是我国今后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原则。
  但是,仅靠货币供应量是不能保持总量均衡的。这不仅是因为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较差,金融创新使货币的统计越来越困难,更重要的是货币流通速度很不稳定,大量货币或是沉淀在银行(我国存贷差已超过11万亿元),或是流入私人手中储存起来,造成货币的迷失或超额货币问题。这从银行存贷差不断扩大、个人手持货币迅速增加和M2的增长率越来越大于M1的增长率(即所谓的喇叭口)中可以看出。
  大量货币沉淀在银行使货币供应量对总需求、经济增长率和物价的影响大打折扣。一些学者研究发现,货币供应量与投资和消费、经济增长率、物价的相关性并不明显。
  根据货币数量论,在货币流通速度稳定的条件下,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必然会引起产出和价格的变动。但如果增加的货币供应量有很大一部分没有进入流通,而是沉淀在银行,使货币流通速度变慢,货币供应量对经济的影响就要大大降低。这是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效果在我国和发达国家都不十分理想的重要原因。
  这是坏事,也是好事,它在表明货币供应量的局限性的同时,也为信贷调控创造了条件和活动空间。既然大量货币沉淀在银行,使存贷差不断增加,银行也就具备了利用信贷来调控总量的条件。即在通货膨胀时期,政府可以通过缩小信贷规模来减少总需求;在通货紧缩时期,政府可以通过扩大信贷规模来增加总需求。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由于信贷对调节总需求、实现总量均衡效果显著,我国政府将管住信贷这个闸门作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一些学者通过实证研究也发现,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率的相关性较强,超过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率的相关性。”从我国的实践来看,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十分明显,每次经济过热都是信贷增长率提高过快造成的,而每次过热的消除也都是信贷增长率大幅度下降的结果。事实上它已经在我国宏观调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保持总量均衡的第二道关口。
上一篇:关于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