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机制视角下的和谐劳资关系构建(2)
2017-08-06 02:41
导读:4.国外因素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劳资关系的影响在逐渐增大,一方面,我国的劳资关系状况对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市场产生的影
4.国外因素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劳资关系的影响在逐渐增大,一方面,我国的劳资关系状况对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市场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国外越来越关注中国劳资关系的状况;另一方面,国外组织对中国事务的影响也在增大,受国外资助的工人维权组织正在不断增多,国外组织介入中国劳资关系的可能性与可行性都在增大。出于各种原因,各类外国组织有可能对一地的劳资关系的糟糕状况进行调查,并与上级政府直接交涉,产生所谓的“回飞镖效应”,这会对当地政府产生强大压力,迫使其改善劳资关系。工会及非政府组织国际联盟 Play fair(公平联盟)对多家生产奥运会纪念品的特许企业违法用工的指控便属此类,在强大的压力下,地方政府很快对有关企业进行了处罚,纠正了其在劳资关系中的违法行为。此外,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也会影响到国内的劳资关系状况。
二、现有动力机制的后果及危害
以上几种动力,都是压力型的动力机制,在这种机制背景下,各项政策措施只会针对和解决当时劳资关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只治标,不治本。当前的动力来源在实质上不是良性的动力来源,各方在劳资关系治理上采取的是一种被动应付的“救火”方式。
1.现有动力机制的后果。上述动力机制,导致地方政府和企业在治理劳资关系时,往往采取以下方法:一是临时治理。其突出表现是只解决当前劳资关系的突出问题,不追究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和形成机制,只要问题临时解决了,便不再关注,直到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这实际上也体现了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处理劳资关系上的短视性,没有建立或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意建立和谐劳资关系的长效机制。二是外部治理。如地方政府将工作重点放在帮助员工讨薪等外部层面,但未关注企业内部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交付押金、短期拖欠工资问题,实际上,这些正是形成大额拖欠和大面积拖欠员工工资的基础。这也体现了某些地方政府做表面文章,不系统解决深层问题的特点。三是应付治理。在人员配备、经费支持等方面,没有将政府的有限资源放在劳资关系的日常维护上,而是用于应付各种冲突与突发事件。哪里出问题了,人员力量就压向哪里,疲于应付。这也说明地方政府在治理劳资关系上以短期利益为主,主要官员在处理劳资关系上的主要目标仍然是其在位时不出事即可。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2.现有动力机制的危害。这种改善劳资关系的动力机制,其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影响政府形象及社会稳定。治标式的治理方式注定解决不了劳资关系中的深层问题,随着矛盾的累积和加深,劳资冲突加剧便成为必然趋势。此外,现有的动力机制导致了工人非制度化参与的加剧。因为在现行动力机制下,工人集体闹事并非是“非理性行为”,恰恰相反,闹事可以帮助问题的解决,“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现行规则已经在实际中助推了工人闹事,并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非制度化参与的舆论氛围。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政府形象和社会稳定。二是影响企业利益及经济发展。从长远来看,劳资冲突对整个企业界亦是不利的。在现行动力机制下,只有劳资对抗非常明显时,各方才有改善劳资关系的动力,这在实践中往往导致问题已经严重化才能得到重视和解决,而严重性的问题往往意味着解决时需要较大的代价。潜在的冲突不能消灭在萌芽状态,工人的集体抗争给企业带来直接冲击,变化的劳资关系状况导致企业难以掌握劳动力市场状况,过高的员工流动率则给
企业管理和发展带来明显制约,企业内部的资源无法有效整合,企业的实力难以实现整体优化。这些最终对企业利益和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三是影响工人利益。由于上述治理特点,工人成为三方关系中的最大受害者,其显性表现是工资受到拖欠,待遇长期得不到提高;其隐性表现是工作经常变动会增加很多边际成本,由于无法得到
培训从而提高技能,他们难以成为高级技工。此外,屡被侵权的生产环境亦对工人的心理等方面造成了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