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商品价格形成主体的理论分析
2017-08-06 03:21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对商品价格形成主体的理论分析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迫使理论工作者认真探讨和研究当代经济发展中商品或劳务价格形成的新特点、新规律及新的重要主体。在商品价格形成主体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政府政策是商品价格形成主体的强信息问题;生产成本是商品价格形成主体的硬指标问题;消费需求是价格形成主体的源动力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剖析和全新的认识与研究。 关键词:价格主体;理论分析;政府政策;生产成本;消费需求
在现实生活中,风起云涌的市场价格战会常常令人们应接不暇,防不胜防;何以面对?是主动迎战,还是被动接受?其最关键的问题是要认清形势,审时度势,认清现代商品或劳务价格形成的有关来龙去脉及主体重点。
一、商品价格形成主体的理论根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活动就是经济利益各自独立的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易活动,当然,这种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府的宏观控制。所以,市场主体是由市场活动的参与者和控制者组成的,而市场主体就是价格形成的主体。其中包括两个方面:
1.价格形成的直接主体。作为直接主体之一——商品生产经营者即商品的出售者或所有者,他们应根据市场经济的形势、市场的需求状况、本企业的生产能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及有关因素对所生产的产品或所能提供的劳务确定相应的商品价格。作为直接主体之二——商品的需求者或消费者,他们应根据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对商品的爱好和喜欢程度、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消费者所需商品或劳务的替代品价格、互补品价格以及其他影响因素,会比较理性的接受某种商品或劳务的价格。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2.价格形成的间接主体。价格形成的直接主体是指市场活动的控制者,即政府。为了保证市场活动的有序进行和市场体系的有效运转,政府对市场活动的有效宏观调控必不可少。因此,当政府作为市场活动的调控者时,就成为价格形成的间接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商品的价格,尤其对那些大宗商品、关系到国家命运和国民经济总体发展的商品,政府对其价格的直接控制至关重要。所以,间接主体对价格的形成也不容忽视[1]。
但是,在现代市场经济形势下,除了市场的竞争形势、厂商的目标利润、货币本身的价值等对价格形成有直接的影响外,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对价格形成的影响仍处于重要位置,尤其生产者所关心目标利润的“老本”——成本问题和消费者对自身生存的需求和渴望的“需要”——消费者需求,在价格形成主体的位置越来越显著。
二、商品价格形成主体的强信息——政府政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同时又要克服市场机制的局限性。因此,政府的干预和调节成为必然的选择。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调节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实现的,所以必须对其予以改进和加强。
1.加大政策对价格形成的间接指导
主要应在影响强度比较大的某些经济政策上多做文章。如为了正确地指导商品价格、货币价值、市场供求,应深入研究工资政策的改革,抛出更新的科技发展政策、折旧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真正使它们在经济发展中起到指引和导航作用。
2.加强政府对价格形成的直接干预
国家经济政策对价格形成的直接影响,主要是通过价格政策这一渠道实现的。所以,国家有关部门应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加强诸如稳定物价方针、等价交换政策、按质论价政策、价格补贴政策、农产品收购保护价和粮食顺价销售政策,继续逐步减免农业税,加速石油价格与国际接轨,尽快适应我国现时期以及未来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2]。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三、商品价格形成主体的硬指标——生产成本
许多垄断性行业以及政府的企业主管部门对社会的价格质疑作出解释时,经常拿“成本”说事。其实,把成本作为价格的决定因素,不仅仅是计划经济的思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对此,必须深入的分析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