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适度管制
2017-08-07 01:54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适度管制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 要 在对信息披露
摘 要 在对信息披露的非管制论和管制论进行简要评述后,提出了报表附注披露的适度管制,即由政府或其授权组织制定规则确定报表附注披露的最低要求,同时管理当局可根据信息使用者的特殊需求或其自身的战略自愿披露其他信息。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财务报表 披露 管制
随着的,的经营环境不断复杂化,投资者及其他财务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发生了变化,而以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为主的基本报表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所提供的信息已无法满足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需求,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提供除基本财务报表外的其他财务信息,包括财务报表附注和其他财务报告。既然财务报表附注是必需的,那么,报表附注究竟应披露哪些信息呢?有两种可以确定报表附注应披露的:一种是由市场自行确定,即根据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的供求关系来确定;另一种由政府管制来确定,即由政府或其授权组织制定规则来确定报表附注应披露的内容。
1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非管制论
非管制就是由市场自行决定公司披露信息的内容与表达形式,政府并不进行干预。在各方市场(包括证券市场、经理人市场、控制权市场等)均有效的情况下,非管制往往更具效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非管制论运用代理解释上市公司为什么存在向使用者自愿披露信息的动机,然后运用资本市场的竞争性和信号传递理论解释上市公司向证券市场自愿披露信息的原因,而其他任何不属于自愿披露范围的信息则可通过个人契约的形式获得。
1.1 代理理论
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企业管理当局对企业的信息拥有优势,企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很难获得信息,因此,企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尤其是股东就要通过监督契约来保证其目标的实现。监督契约的有效执行将发生三类成本,即委托人的监督成本、代理人的担保成本和剩余损失。一般认为,监督成本和担保成本最终由代理人承担,它直接减少了管理当局的报酬。因而,管理当局便有不与所有者发生冲突而将成本保持在较低水平的动机。管理当局为使成本最小化,便会自愿向所有者提供信息。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1.2 资本市场的竞争性和信号传递理论
在竞争性资本市场中,公司要赢得稀缺资本,自愿披露信息是必要的。资本市场有两个重要特征:不确定性程度高;在任何既定风险度下,投资者都乐于选择较高的期望报酬;而在任何既定预期报酬条件下,投资者则倾向于选择较低的风险度。因而,公司资本筹集能力会因良好的经营业绩而增强,资本成本也会降低。从整个资本市场的角度考察,拥有良好业绩的公司有自愿披露财务信息的愿望,中等业绩的公司为避免被怀疑为经营不善而不得不披露财务信息。在这种公司竞相披露信息的情况下,若业绩不佳的公司不披露信息,则通常会被认为有“坏消息”,因此为了维护其在资本市场的一贯声誉,他们也不得不自愿披露信息。如此一来,资本市场就形成了自愿披露信息的机制。
1.3 个人契约
任何人都可能通过不同的方法获得他所真正需要的信息。例如,可直接与公司联系取得信息,也可与信息媒介联系间接取得信息;如果某些信息超出了公开、免费范围,则可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得。
不论是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还是竞争性资本市场的存在,又或是个人契约的保证,信息使用者都能获得所需的信息。因而,“非管制论”认为,强制披露是没必要的,也是不适合的。但是,在的证券市场上,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采取非管制的态度,还应考虑以下一些:
(1)监督代理契约的机制是否已经形成。根据代理理论,公司管理当局自愿披露可靠的财务信息,其目的在于使监督代理契约的成本最小化,从而使其自身得到更高的报酬。但是,倘若代理成本未能管理当局的报酬,即管理当局无需为质量低劣的财务报告付出代价,管理当局就失去了真实披露的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在竞争性资本市场上,公司也可能披露虚假的财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