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生态和谐(2)
2017-08-08 05:18
导读:オ3. 生态和谐的构建已经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选择 オピ诠去较长的一个历史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推动。许多地
オ3. 生态和谐的构建已经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选择
オピ诠去较长的一个历史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推动。许多地方为了加快经济的发展,采取了竭泽而渔的生产方式,导致目前生态问题十分严重,环境污染呈现“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点上改善,面上扩展”的状况。我国生态不和谐主要表现为:人口的持续增长与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不和谐;水资源短缺,地区用水十分不平衡,水资源污染严重;沙漠化现象严重;生物物种减少,一些物种濒临灭绝;森林资源破坏严重,人为圈地的趋势还在增加,水土流失严重。生态不和谐状况,严重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失。生态问题,已经引起了我们党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3]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4]生态文明被十七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生态和谐的构建已经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选择。
オザ、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生态和谐的有效路径
オ1. 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
オパ环经济中“经济”既指经济活动,也指经济发展模式。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换、流通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人类社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模式,反映了人类在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同自然关系的调整和进步。第一种模式是“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第二种模式是“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末端治理”,这种模式虽然意识到环境治理的重要性,但它坚持“先污染后治理的原则”,且治理的成本很高;第三种模式是“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前两种是传统经济模式,其经济的特征是“两高一低”,即自然资源投入高,废弃物排放量和环境污染高,资源利用率低,即高开采、低利用、高污染。这种生产方式下,经济增长是唯一的目的,生产的产品越多,生产的速度越快,资源利用得就越多,废弃物也就越多,环境污染也就越严重。第三种经济模式被我们称为循环经济。它倡导的是一种经济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模式。这种模式既有生产和消费功能,又有分解功能。它的特征是“两低一高”,即自然资源投入低,废弃物排放量和环境污染低,资源利用率高,即低开采、高利用、低污染。它既能实现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又能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是理想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把生产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式流程,让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生产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地利用。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オド态经济是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过程进行生产活动,实现把生产“废物”变为生产资源。美国
生态学家康芒纳曾说,自然所懂得的是最好的,因为自然界有自己的自组织、自演化、自调节的生态规律。自然界是没有废物的,在每个生态系统中,由一种有机物所排泄出来的被称为废物的东西被另一种有机物当成食物而吸收。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被一种有机体利用后,转化为另一种有机体,再次利用,如此循环。“生态系统的循环是无废物的生产过程。正是这一过程支撑着自然界的万物生生不息。”[5]因此,循环经济本质上是生态经济。
オ2.循环经济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オト死嗟木济活动实质上也是物质转化过程。因此,人类可以效仿生态系统进行无废物生产和消费。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生态经济,其经济活动追求与生态系统和谐,遵循“三R”原则。即:(1)减量化原则( reduction) :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争取低投入、高产出,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排放的目的。⑵再利用原则( reuse) :要求尽可能延长产品的使用期,避免产品过早地成为垃圾。要求生产的产品和包装器具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和反复使用,而不是一次性使用完毕就丢弃。⑶再循环原则( recycle):要求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尽可能重新变成可以重复利用的资源而不是有害的垃圾,废物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 オパ环经济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式流程,让所有的物质和能源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生产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地利用。它最大限度地减少初次资源的开采,将污染尽可能地在生产企业内进行处理,最大限度地提高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经济在环境保护上表现为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它提高了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