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生态和谐(3)

2017-08-08 05:18
导读:オパ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强调人与自然界共生共荣、协调发展,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环境理论。自然界不是单纯的无机客体,而是一个与人类互动

オパ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强调人与自然界共生共荣、协调发展,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环境理论。自然界不是单纯的无机客体,而是一个与人类互动的有生命力的体系,即人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的支撑,反过来人对自然负有重大的使命。循环经济将人、社会作为有机复合的系统整体,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将自然资本列为经济运转中最重要的资本形式,把生态环境作为效率的投入要素之一予以考虑, 提倡在经济活动中推广“ 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绿色再造技术等, 将工业文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使污染排放量从正增长向零增长、再向负增长转化,控制人类生产与消费对自然界的破坏, 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使青山绿水回到我们身边,让人们“ 呼吸清洁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
  
オト、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建议
  
オ1.尽快完善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的法律法规
オソ立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的法律法规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当务之急,也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做法。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一个良好的法律法规体系可以引导循环经济及生态工业规范化发展,使循环经济的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许多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率先而行,如德国于1991 年和1996年颁布了《包装废弃物处理法》与《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日本在2000年前后相继颁布了《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及《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我国鼓励清洁生产和资源利用的法律和政策已相继出台, 如《清洁生产促进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但仍没有一部有关循环经济的法律出台,因此,必须加快制定必要的循环经济法规,通过立法,明确消费者、企业、各级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明确把生态环境作为资源纳入政府的公共管理范畴之内。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オ2.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激励机制
オソ立完善的循环经济激励机制,主要是从经济政策上激励企业主动开展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生产经营活动。这方面, 发达国家有很多具体的实施办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其中,经济刺激手段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激励机制。这些国家推行的经济政策主要有:可归还的保证金法;资源回收奖励制度;对倒垃圾进行收费;征收新鲜材料税;征收垃圾填埋和焚烧税等。构建我国的循环经济,可以根据我国的国情,借鉴和采取相应的经济政策措施来推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如低息、无息以及减税政策、资源回收奖励制度等鼓励性政策和交纳可归还的保证金、对倾倒垃圾进行收费、征收垃圾填埋和焚烧税等限制手段。
オ3.探索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不同层次的循环经济模式和体系
オノ夜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地区与地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相差非常大,目前还不可能找到一个统一的循环经济模式在全国推广。借鉴西方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经验,我国应把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工业企业上,选择典型企业和大型企业进行单个企业的生态工业试点。根据生态效率理念,进行产品生态设计、清洁生产。选择一批工业园区,根据工业生态学原理进行生态结构改造,建立废物交换系统、企业间的闭路循环和生态链以及虚拟生态工业园。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通过废旧物资的再生利用,建立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机制,鼓励公众参与,实现消费过程中和消费后物质和能量的闭路循环。
オ4.大力开展循环经济科学技术的研究,建立部门、行业和企业的技术支撑体系
オニ淙晃夜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某些技术上取得了一些突破,但总体上看,循环经济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明显滞后。例如我国的废物和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虽然已经有了基础,但技术含量低,废旧物资被降级使用,没有发挥循环经济的最佳效应。因此,应加大创新力度,降低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资源、能源的消耗量及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确立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原则及工具、方法,包括产品生态设计原则与方法。研究开发一批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平台性的共性技术。研究不同企业、不同产品之间的链接技术以及生态产业园区的优化设计技术,建立企业共生网络和生态工业集成系统,链接工业、农业和社区的物流和能流,确保获得最合适的资源、能源利用率等。
上一篇: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