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进入及其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2)
2017-08-08 06:38
导读:制造业企业同样热衷于中国采购。目前,福特汽车每年全球汽车零配件采购金额总值约900亿美元,在中国每年采购零配件金额仅2亿美元。据悉,福特汽车
制造业企业同样热衷于中国采购。目前,福特汽车每年全球汽车零配件采购金额总值约900亿美元,在中国每年采购零配件金额仅2亿美元。据悉,福特汽车已将中国列为主要零配件采购国家。该公司计划从2002年7月到2003年中的一年内在中国采购汽车零件超过10亿美元,未来零配件采购金额高达60亿美元,占福特汽车全球采购金额的7%—10%。这将使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福特汽车全球采购第二大国家。为此,2002年4月,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了采购部门,设置庞大的采购团队以实现福特汽车在中国的采购目标。摩托罗拉早就声称,2006年前在华采购将达100亿美元;爱立信计划在未来5年内,从中国采购的出口额将由2001年的14.9亿美元增加到45亿美元;GE(中国)董事长兼CEO孙礼达上任伊始就称,GE要在中国“买得更多”;杜邦公司在中国采购的物品早已不限于为其产品配套的原材料和零部件,而涉及到在本土建厂房的建筑材料。
大型跨国采购集团进入中国,便于更多国内企业的产品进入跨国集团的国际营销网络,这可以说是在家门口把产品“打出去”的重要方式。一方面,中国产品“价廉物美”,而且无限的劳动力供给可以长时期地抑制工资成本的上升,从而支持“价廉物美”制成品的大量生产和供给;另一方面,目前中国产品大量进入跨国采购集团全球采购网络的潜力巨大。据统计,2001年进入世界500强跨国零售集团的全球销售额超过了15000亿美元,而跨国零售集团采购中国产品的金额约为300亿美元,中国产品所占比重仅为2%。为此,国家经贸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旨在鼓励和方便外国大型连锁商业企业采购中国产品,这一系列措施包括,鼓励跨国商业企业在华设立采购中心,并解决其通关、外汇管理、税收等问题;支持国内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档次,使产品质量、性能及包装等适合跨国商业企业的要求;举办类似“跨国零售集团国际采购会”等活动,为国外大型连锁商业企业与国内生产企业建立直接贸易关系提供条件。据统计,到2002年底,已经或有意在深圳设立全球采购配送中心的跨国公司约20家。2002年1—7月,上海新批跨国采购机构15家,其中绝大多数是跨国公司和国际著名企业。在2001年年底已吸引22家跨国采购机构的基础上,到2002年底,在沪安营扎寨的跨国采购机构累计已达45家。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3.研究开发中心
过去,跨国公司只把中国企业作为一个“生产车间”。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跨国公司开始在华设立研发部门,但是,当时的研发部门只为生产服务,没有真正的核心技术研发。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的全面实施,研发本土化成为必然选择。一些跨国公司不仅充分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工,而且大量雇佣中国的高级智力,一批原创型技术研发基地投向了中国。近年来,已有通用、大众、IBM、微软、杜邦、拜耳、爱立信、摩托罗拉、朗迅、惠普等一大批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了研发中心。据初步统计,目前这类研发中心已近400个。
2002年,日本欧姆龙集团在海外设立的首家健康医疗领域的研发中心在大连成立。东芝在日本东京等地的计算机生产和研发中心,今后也将逐步向杭州转移。截至2002年底,已有12家跨国公司将研发中心迁至苏州新区。目前,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西安等知识密集型城市,都已成为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集聚地区。
4.服务中心
为了拓展在华投资业务,近一两年来,跨国公司开始在华设立服务中心,以更好地服务于在中国的制造业投资。例如,上海宝德浦东与浙江温州两个BMW服务中心先后开业,上海宝德BMW服务网正式启动,而南京和杭州的BMW服务中心也分别于2002年底和2003年初相继开业。
5.地区营运中心
近几年来,诸多跨国公司相继将其亚太地区总部从日本东京、中国香港等移往国内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其中很多为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通过在京、沪、津等城市的地区总部,向其在亚太地区和中国的各个子公司、工厂和办事处发出指令,进行资金、生产、贸易、人才、信息的集中整体运作。截至2002年8月,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地区总部218家,注册资本总额达128.63亿美元,其中外国投资者出资额为120.84亿美元。据统计,截至2002年8月,在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已达78家,占全国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总数的35.8%。过去,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地区总部是以投资性公司的名义出现的。目前,现有的部分投资规模较大的投资性公司正计划向地区总部过渡。 二、跨国公司进入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