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跨国公司进入及其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5)

2017-08-08 06:38
导读:目前,全球制造业正面临以价值链重构为主题的“大洗牌”。在制造业价值链分解的基础上,每一企业只能根据自己拥有的核心能力和关键资源,从事价值

  目前,全球制造业正面临以价值链重构为主题的“大洗牌”。在制造业价值链分解的基础上,每一企业只能根据自己拥有的核心能力和关键资源,从事价值链上的某一环节、某一区段。任何企业,必须融入某一产业链中才能生存、发展。过去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现已变成了一个价值链与另一个价值链之间的竞争。而且,一个企业其所融入的群体规模越强大,运行效率越高,运行成本越低,企业的竞争力就越强。目前看来,全球各产业的“链主”已是各领域为数不多的3—5个超级跨国公司。在目前中国绝大部分制造企业尚不能成为全球某一产业“链主”的情形下,融入超级跨国公司的产业链中,与高的发展平台实现对接,这是绝大部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现实选择。
    4.利用产业集群吸引外资
  在全球经济中,一国制造业欲获得竞争优势,仅靠本国的全球化大企业是不够的,更需要扎根于全球的中小企业集群。亦即:同种产业或相关产业的制造企业在地方上有机地集聚在一起,通过不断创新而赢得竞争优势。例如,在美国,有硅谷和128公路的电子业群、明尼阿波利斯的医学设备业群、克利夫兰的油漆和涂料业群,西密歇根的办公家具业群、达尔顿的地毯业群、加利福尼亚的葡萄酒业群、马萨诸塞的制鞋业群等。在德国,有索林根的刀具业群、图特林根的外科器械业群、斯图加特的机床业群、纽伦堡的制笔业群、韦热拉的光学仪器业群、雷姆沙伊特的工具制造业群、巴登一符腾堡的机械业群等。再如中国珠三角地区,在某种程度上已表现出产业集聚现象:建陶产业主要集中在佛山市,铝型材产业主要集中在南海市大沥镇,家具产业主要集中在顺德市的乐从镇、龙江镇和东莞市的厚街镇,家电产业主要集中在顺德市,灯饰产业主要集中在中山市古镇镇,内衣产业主要集中在南海市盐步镇,服装产业主要集中在东莞市虎门镇,休闲服装产业主要集中在中山市沙溪镇,IT产业主要集中在东莞市等。实践表明,集群发展,是现代制造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在产业集群形成的一些地区,其产业细分和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化,并由此形成新的产业集聚平台,“马太效应”机制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更加促进外商直接投资在这些地区的大范围集聚。例如,在一些大型跨国公司——“龙头企业”的周边,都有大量的配套厂围着它转。只要“龙头企业”订单一到,马上就近配齐材料,很快能够投入生产。据调查,有些料件的配套生产企业与“龙头企业”甚至仅隔一条马路,用周转箱就能把刚下线的配料运上装配线。这种全方位、高水平、大范围配套的产业集群,可以大大降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制造成本,成为国际产业转移中国的强劲动力。
    5.加入全球制造范式革命
  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使制造业的资源配置由一国范围扩大到世界范围,生产全球化、销售全球化、融资全球化、服务全球化和研发全球化,导致制造业在全球范围重新分布、组合和“洗牌”。某一产品,可能在甲国研发,在乙国生产部件,在丙国完成组装,在丁国销售;某一产品,可能用甲国的原材料,乙国的劳动力,丙国的资金,丁国的技术联合制造;某一产品,可能由甲、乙、丙、丁四国联合研发、联合投资,然后交由其他国家制造、销售。企业通过国际互联网、局域网和内部网,可以实现对世界上任何一地的用户定单而组建动态联盟企业,从而可在一个无国界的大市场中实现异地设计、异地制造和远程销售。例如耐克公司,它不拥有任何生产能力,而是依靠一个全球化的网络公司,分别负责产品设计开发、制造、包装、运输和销售等各项业务的网络,实现全球化的生产和销售。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技术和管理,更重要的是,它引发了一场制造产业范式转变的大革命。中国制造产业在利用外资乃至在全球化发展中必须与时俱进、与世俱进,加入这场全球制造范式革命,适应现代制造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参考文献】
上一篇:中国医药工业增长与市场需求关系实证研究 下一篇:关于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