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跨国公司进入及其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3)

2017-08-08 06:38
导读:1.跨国公司进入对推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分析 (1)制造业的增长机制。跨国公司的进入是“一揽子”性的投入,包括资金、产品、服务、技术、品牌、人

    1.跨国公司进入对推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分析
  (1)制造业的增长机制。跨国公司的进入是“一揽子”性的投入,包括资金、产品、服务、技术、品牌、人才、市场、管理、机制、理念乃至文化。实践表明:名列世界500强或处于国际同行业领先地位的跨国公司,他们:一是全球先进技术代表,二是全球先进管理代表,三是全球先进机制代表,四是全球先进理念代表。与跨国公司合作,更重要的则是与其理念、机制、管理、技术上的对接。这是中国制造业企业在与跨国公司合作中获得的一笔最大的“无形资本”。通过它,可以实现利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无形资本”盘活中国最大的“有形资本”之战略性发展。
  (2)制造业的增长速度。200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首次突破3万亿元,达314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增速比上年加快2.7个百分点,成为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2002年,在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工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以及冶金工业等7个行业,对全国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8.5%,拉动增长7.4个百分点。而以上7大类行业正是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最为集中的行业,二者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3)制造业的增长质量。跨国公司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具有项目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出口产品多、投资领域宽和投资方式多样化等特点,具有全方位提升中国制造业增长质量之功效。以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为例,近一两年来,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连创新高,其占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已超过20%,而个别省市区甚至更高,如北京市2002年高达40%。据统计,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市场主要分布在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约占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市场的70%。通过吸引大规模的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及其所带来的前沿技术,以引进外国技术和投资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这是中国制造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的基本模式。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4)制造业的增长效益。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加显著。据统计,2002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52%,外商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26%,外商投资企业工业销售收入占全国工业销售收入的28%,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收入占全国企业所得税收入的20%。
    2.跨国公司进入对中国制造业影响的讨论
  (1)谁更安全?与中小企业不同,大型跨国公司投资具有上下游一体性、规模性、集中性等特点,往往处于控股地位。而且,大量外国直接投资进入,造成中国GDP和GNP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这在苏州、昆山等市尤其显著。因此,有人担心它会对中国制造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诚然,作为受资国的人民,我们惧怕跨国公司这个“庞然大物”进来。然而,作为投资方所在地政府,他们更担心跨国公司把本国财富转移出去,以此“掏空”国民经济。这是因为,跨国公司国际产业转移是表层现象,其背后则是国际研发转移和国际技术转移,与此同时带来的还有投资国的就业转移、纳税转移和收入转移。因此,从全球化的观点看,就国家经济而言,对外投资比引进外资风险更大。目前,一种观点认为,就业是一国最大的经济安全问题。国际产业转移实际上是就业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据此,这无疑提升了受资国的经济安全程度。
  (2)受剥削吗?从全球化的观点看,中国制造业的绝大部分企业必须专注于价值链上的某一区段,通过与跨国公司合作,纳入其全球产业网络,以此融入经济全球化。也就是说,某一产品,往往是你做一段,我做一段,然后全球集成。就制造业的“制造”环节而言,至少有三个区段:核心部件制造—一般部件制造—组装。一般来说,在大部分高新技术产品的制造中,目前中国往往只能做低端的组装和一般部件制造,而高端的核心部件制造则往往由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来做。这里,是否存在一个剥削问题。从实际运行看,风险与收益是对称的。高端产业往往需要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高投入,带来的是高风险,能够承受这种高投入和高风险的企业通常只能是那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之下,低端产业则属于低投入、低风险,理所当然地获取低回报。
上一篇:中国医药工业增长与市场需求关系实证研究 下一篇:关于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思考